云陽網訊(實習生 劉浮生)日前,隨著氣溫持續走低,各類御寒“法寶”紛紛亮相,尤其是小巧方便的“暖寶寶”,備受市民青睞。不過,暖寶寶雖好,小心低溫燙傷。
記者從縣中醫院皮膚科了解到,超過一半的低溫燙傷發生于冬季。低溫燙傷最常見的原因為暖寶寶、熱水袋、取暖器,其中由于暖寶寶漸漸變成主要的便攜式取暖設備,暖寶寶導致的低溫燙傷逐年增多。
低溫燙傷,又稱為低溫燒傷或低熱燒傷,是指機體長時間接觸溫度<50℃的熱源,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暖寶寶產生50~60℃的溫度,貼在衣服外部再傳遞給人體,皮膚能夠適應甚至感到舒服,讓我們常常忽略了保護皮膚,有時候會忘了取下來。暖寶寶長時間與某處皮膚接觸如同“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中發生了低溫燙傷。
怎么才能只要溫暖,不被燙傷呢?使用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購買時,要注意看清楚外包裝是否齊備生產日期、執行標準、有效期限等相關信息。
2.拿出往年的囤貨,需要看是否在有效期內。
3.取暖時避免暖寶寶直接接觸皮膚,并且避免暖寶寶長時間接觸相同部位。
4.睡覺前,務必取掉暖寶寶。
5.不要在取暖器前及電熱毯上使用暖寶寶。
另外,糖尿病患者、孕婦、小孩、老年人和皮膚熱敏感度低者,在使用時要格外小心,因為上述人群的神經末梢感覺遲鈍,不適合用暖貼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