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到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弱有所扶、老有所養的目標。民政部門作為社會保障、服務民生的政府職能部門,在新時代有哪些新作為?近日,記者對縣民政局負責人鐘學坤進行了采訪。
鐘學坤介紹,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抓好對弱勢困難群體的救助保障工作,提高保障水平,實現弱有所扶。通過加強對低保政策的宣傳,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全面落實公示制度等舉措,將低保工作做實、做細,充分發揮低保兜底的功能。
2017年全縣民政醫療救助30萬人次,支出醫療救助金5900多萬元;扶貧濟困醫療基金救助1900多人次,支出救助金額500多萬元;支出臨時救助金2600多萬元: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困難群眾病有所醫、醫有所助的問題。2018年,民政部門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政策,切實減輕群眾的醫療負擔。
二是抓好社會養老,大力發展養老機構,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解決日益突出的養老社會問題。通過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推行醫養融合發展,讓全縣老齡群眾老有所養、幸福益壽。
三是抓好對村(社區)的管理和社會治理,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抓好干部培訓,提升綜合能力,圍繞抓監督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最終達到村級班子團結有戰斗力、村務公開有說服力、民主監督有約束力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實習生 段斯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