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來,他每晚上都要起床為癱瘓在床的父親翻身,從來沒有睡個好覺,他就是耀靈鎮大興社區六組的譚通。
近日,記者見到譚通家時,他正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干活,與記者才聊幾句,譚通怕父親一人在家出事,就急急忙忙跑回家,看到父親還安安穩穩坐在輪椅上曬太陽,譚通的心才放下來。
“我和其他的兒女一樣,都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沒有什么特別之處。”面對記者的采訪,譚通說。
放棄工作照顧父親
回到家里,譚通首先來到父親身邊,給父親整理披在身上的被子,因要去附近的地方干活,譚通不得不讓父親一個人留在家里。
今年33歲的譚通以前在廣州打工,每月收入穩定。2012年9月的一天,譚通的父親譚元錫老人突發腦溢血,語言不清,親戚朋友急忙把譚元錫老人送到縣人民醫院治療。
譚通從廣州趕到縣人民醫院,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父親,他站在病床前,恨自己不該遠去他鄉打工掙錢,更很自己沒有抽時間多陪陪父親,他暗自決定,放棄外出掙錢的機會,回家照顧父親。
“父親的身體原本很健康,性格也開朗,只要他一進家門,一家人的歡聲笑語不斷。”譚通說。
譚元錫老人病后,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顧。為照顧好父親,譚通給廠家去電話辭去了工作。
為給父親治病,譚通到萬州,去重慶,走訪了各大醫院的神內科專家,請教了許多老中醫,查閱了大量有關腦出血方面的資料。經過醫生的積極治療和譚通的精心護理,譚元錫老人的病情有所好轉。那日,醫生對譚通說:“你父親的病情好轉了,住在醫院花費大,把你父親弄回家慢慢調理吧!”
“我父親還不能下床走路,回家咋辦呢?”譚通睜大眼睛問醫生。
“不是我們催你父親出院,而是患了這種病的人,要么去康復醫院慢慢治療,要么回家靜養。有一點須記住,必須要有個耐心的人護理才行,要是發生第二次腦出血,想挽回生命就難了。”醫生解說。
想到為父親治病家里債臺高筑;想到一家大小連一件新衣也沒添制等情況,無可奈何,譚通只好把父親弄回家慢慢治理。
把父親弄回家后,為防止長褥瘡,白天,譚通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回家給父親翻身,夜里,他要起床為父親翻身三四次。
“我把父親弄回家后,既要去附近打工掙錢,又要照顧孩子,感覺很累,可靜下心來一想,自己是家里的頂梁柱,就覺得不辛苦了。”譚通說。
“ 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孝敬父親的決心不會改變!”
經過譚通的精心護理,譚元錫終于能夠坐在輪椅上休息了。輪椅旁,放置著餅干、烤火爐、收音機,這些都是譚通為父親準備的。
“我要去附近打零工,只好準備一些東西讓父親隨時取用。”譚通說,“不管忙不忙,我盡量讓父親穿干凈點,按父親的口味弄飯菜。臨近春節了,活路也多些,在照顧父親方面,難免有點疏忽,自己也感到愧疚。”譚通說著,忍不住流出了眼淚。
“譚通忙里忙外,既要撫養6歲的女兒,又要照顧癱瘓的父親,真不容易呀!”鄰居譚貞英說,“譚通的父親患病,用去了很多錢,本不富裕的家庭變成了貧困戶。家里窮了,譚通的妻子離家出走了,盡管如此,在照顧父親的事情上,譚通沒有過絲毫動搖過。”
在照顧父親的日子里,譚通感到漫長和寂寞,他感到慶幸的是,父親的身體漸漸在好轉,家里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過。
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譚通蓋起了新房,看著即將竣工的新房,譚通臉上滿是笑意。
“父親辛苦了一輩子,今年和父親及女兒到新房子里過年,父親一定高興。”譚通說,“父親只有一個,除了照顧好他的身體,重要的是讓父親開心。看到父親滿臉笑意,我就覺得不累了。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孝敬父親的決心不會改變!”
(記者 謝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