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學術,云陽縣果業局高級農藝師,曾獲農業部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一等獎、重慶市現代農業建設貢獻獎先進個人、云陽縣突出貢獻人才獎、云陽縣科普先進個人。1981年從事果業技術工作至今。云陽的山山峁峁里留下了他的足跡和汗水,他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術給大山里的鄉親送去致富法寶,為云陽的果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2018年5月,他被縣科協表彰為云陽縣優秀科技工作者,是云陽科技興農戰線上的“排頭兵”。
探索柑橘產業發展新路子
1981年7月,江學術從萬縣農業學校果樹蔬菜專業畢業后,分配到云陽果業局從事果業技術工作。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柑橘要賣6毛錢一斤,收益相當可觀,但云陽全縣柑橘僅有兩、三萬畝,品種也只有紅橘和廣柑兩種?!苯瓕W術說,“老百姓要脫貧增收,光靠種糧食顯然不夠。當時,老百姓對柑橘種植缺乏科學技術知識,產量并不高,老百姓種植熱情也不大?!?/p>
90年代初,云陽向市上申請貸款資金,在紅獅、南溪、鳳鳴等地發展優質臍橙?!拔乙压飞a科學技術推廣到最偏遠的鄉鎮中去,讓老百姓靠柑橘脫貧致富?!苯瓕W術這一堅持,就是三十多年。
2000年后,云陽柑橘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全縣緊緊抓住長江綠化經濟林建設、中央現代農業柑橘專項扶持、移民后續產業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發展、長江柑橘帶建設、扶貧開發、退耕還林等發展機遇,柑橘產業得到較快發展。
為適應市場,江學術開始研究晚熟柑橘的種植:“適時調整品種結構,走錯時發展的道路,才能解決云陽柑橘品種單一、集中上市等銷路問題?!痹陴B鹿,江學術通過配方施肥等技術,實現了“一年栽樹、兩年管理、三年結果、四年豐產的目標。
懂得了科學種植知識,老百姓種柑橘的興趣大大提高,常常圍著江學術詢問果園管護、科學施肥等問題,江學術總是耐心地一一解答,并去果園里實地查看指導。他總是對果農笑嘻嘻地說:“你們放心種植就好,技術上有問題隨時找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