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是一名以開拓創新、精益求精的意識,用實際行動踐行“以病人為中心”和“以質量為核心”的理念,被病人稱為白求恩式的醫生。他的名字叫劉碧明。
劉碧明是共產黨員,現任云陽縣人民醫院質控科科長、團委書記,同時也是神經外科的主治醫師,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12年,曾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規范化培訓3年,在西南醫院神經外科進修學習1年。
在今年云陽縣召開的首個“中國醫師節”慶祝表彰大會上,劉碧明被評為“十佳醫師”,因工作成績顯著先后被重慶市授予“重慶市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青年崗位能手”等。
堅定信念 恪守醫德
劉碧明把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工作。
記者在縣人民醫院質控科辦公室見到了劉碧明,他正在埋頭查看資料,見到記者到來,也未曾停下手上的工作。“我一會兒要去查房,要不和我一起去,我們路上聊。”隨后,他站起來整理了一下工作服,檢查了筆和手電筒。“有人曾用‘刀尖上跳舞,懸崖上散步’形容神經外科手術,基層醫院神經外科危機重癥特別多。”一路上劉碧明向記者說了一個他印象特別深刻的事。
去年冬天,一名81歲的老年人因突然昏迷入院,被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劉碧明立即為他急診進行腦內血腫碎吸術。當時手術非常順利,正當大家松口氣時,意外發生了,術后2個小時患者病情加重,劉碧明和他的團隊緊急為患者復查頭顱CT,發現顱內再次出血。劉碧明馬上和患者家屬溝通,果斷為患者再次做手術,進行血腫清除術及去骨瓣減壓術,既要清除血腫,又要保護好周圍血管神經,手術難度相當大。劉碧明在手術臺上奮戰4個多小時,順利完成手術,病患康復出院時拿出了“紅包”以示感謝,卻被他毅然拒絕了。
劉碧明常說:“醫生要把信念裝在心上,一切為了病人是醫生的天職,誠實敬業是基本。”他用實際行動抵制了醫療行業的不正之風,捍衛了白衣天使的光輝形象和醫者的尊嚴。
精益求精 醫術精湛
劉碧明是云陽縣神經外科學術帶頭人之一,“要把創新用在手中”,這是他對他所帶領的神經外科團隊成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他帶領神經外科團隊大膽開拓創新,在云陽縣率先成功開展了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介入治療腦血管疾病”“腦膠質瘤的規范治療”“手術顯微鏡技術清除顱內血腫”等10余項新技術、新項目。
劉碧明撰寫的《介入栓塞+手術切除臀部巨大腫瘤》等10余篇學術論文,在《中華普通外科雜志》等雜志上發表,他被聘為重慶市醫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重慶市醫師協會神經外科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等。
“醫生是一個需要奉獻的職業,用最好的技術、最小的創傷,最大限度地去除病變,帶給病人最佳的治療效果。”劉碧明告訴記者,他每一次為病人做手術都“如履薄冰”,因神經外科手術要求高,手術難度大,每次手術他都要反復研究病人病例,嚴謹地分析治療方案。他因病施治,用情服務,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認可,在他辦公室里的一面錦旗印證了他過硬的技術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質量管理 毫不松懈
“我每天要往返這條質控科辦公室和門診辦公室的路上無數次,每天還要查房,太忙碌了,放著年假都沒有時間休。”劉碧明說,從2016年6月擔任質控科科長以來,每天要做的事情更多了,要不斷健全醫療質量管理體系,每周三要上專家門診,除了手術還要查房,每月組織專家對各臨床、醫技科室進行全面醫療質量督查,發現問題督查其及時整改,不定時督查各個科室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實情況,完成計劃、執行、檢查、效果評比的PDCA循環。
“顏老爺子,用力握著我的手,使力氣,再用點力。”來到病房的劉碧明詢問了病人病史、查體、閱片后就審批下級醫師的診斷,提出他的診斷和措施。“醫療質量管理體系除了拓展醫療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能力、規范醫療行為以外,還要不斷培養專業人才。”劉碧明說,每天他都要和下級醫師一起查房,并和下級醫師談論學術問題。
服務基層 甘于奉獻
“今年5月份,光是晚上急診手術就有12臺,最長的一臺手術用了6個小時。”劉碧民說,晚上接到急診電話,要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醫院,神經外科手術就是要爭分奪秒,早一秒手術就多一分成功的幾率。
為了解決貧困患者“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他支援基層醫院,幫助他們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即使再忙,我每個月也會去受援醫院作指導,做一些難度大的手術。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支援龍角鎮衛生院,2016年9至今在雙土鎮衛生院開展分級診療,通過門診、查房、手術、講座等方式去幫助受援醫院規范醫療質量管理。”劉碧民告訴記者,2016年9月,雙土鎮一位建卡貧困戶住進了雙土鎮衛生院,他了解情況后,立即前往指導雙土鎮衛生院為患者進行了右側腹股溝斜疝無張力修補術。劉碧明在雙土鎮衛生院住了3天,一直觀察患者治療后的情況。
劉碧明的一位同事這樣評價劉碧明:他甘于奉獻青春,投身醫療事業,他的雙手挽救了無數鮮活的生命,他用自己良好的醫德、過硬的技術、嚴謹認真的態度為老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
(實習生 鄧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