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難點、痛點
云陽泥溪“深度”之變令人刮目相看" />
![]() |
泥溪鎮農耕故土園
![]() |
協合村教學點,市軌道集團在開展支教活動。
“過去,這里農村勞動力短缺、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等現實問題,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難點。”“曾經,某些貧困戶有‘等、靠、要’的思想,脫貧內生動力不足是影響推進脫貧攻堅的痛點?!薄?/p>
11月2日,市政協扶貧集團駐云陽縣泥溪鎮工作隊隊長楊鋒翻開手中的筆記本,敘述起了一年前泥溪的舊狀。從脫貧的“難點”、攻堅的“痛點”、群眾的“盼點”,他用筆標明了工作的“支點”。
2017年8月,泥溪鎮被確定為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一年多時間來,該鎮憑借市、縣、鎮、村“四位一體”攻堅體系,在全縣干群以及來自市政協辦公廳扶貧集團各成員單位的共同參與、共同努力下,這些“支點”成為不斷聯系起貧困戶與貧困村的“幸福點”“滿意點”。
從“等靠要”到“自奮蹄” 鄉風文明讓精神脫貧先行
魚鱗村位于泥溪鎮西南部,離場鎮10余公里,2017年擁有建卡貧困戶27戶91人,地處偏遠,過去基礎設施建設極為落后,產業發展嚴重滯后,某些村民“等、靠、要”依賴思想嚴重。
“如何讓魚鱗村早日脫貧摘帽?”魚鱗村黨支部書記黃彬和市政協扶貧集團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反復思考、反復醞釀。走訪貧困家庭、分析貧窮原因、制定脫貧措施、落實幫扶項目,2017年9月以來,黃彬和駐村幫扶工作組成員每天早出晚歸,反復征集民意。
“其中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秉S彬分析說。為此,一年多來按照“讓貧困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目標,該村把扶志作為扶貧的關鍵,引導幫助貧困戶改變落后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不斷通過“五星評比”“無事酒整治”等方式扭轉“等、靠、要”依賴思想,充分調動起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勁頭,讓精神脫貧先行。
“以環境衛生整治為例,過去我們反復要求貧困戶要搞好房屋院壩的清潔衛生,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但效果都不太好?,F在,通過一個季度一次的‘五星評比’(“衛生整潔星”“孝老愛親星”“誠信守法星”“鄰里和諧星”“興業致富星”),貧困戶的觀念意識和行為習慣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秉S彬介紹道。
“如今走進魚鱗村,誰不說我們這里好?”今年61歲的村民楊會珍提起家鄉滿是自豪。新風常在,包括她在內的23戶貧困戶已經順利脫貧摘帽,全村剩余4戶建卡戶也充滿了脫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