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榜樣面對面”宣講團走進上壩沙市魚泉農壩后葉路陽" />
![]() |
![]() |
![]() |
云陽網訊(記者 何競嘉 實習生 鄧庭庭)“他們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向毛支書學習,帶領群眾同奔小康路。”用最樸實的行動破解扶貧路上的難點,以典型的案例激勵干群奮進的步伐。11月12日至13日,重慶市“榜樣面對面”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宣講活動走進上壩、沙市、魚泉、農壩、后葉、路陽六個鄉鎮,引起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強烈反響。
宣講團成員以各自創業干事經歷、心得體會和工作經驗為主要內容,向在場聽眾講述了《有事就找毛幺爸兒》《我在扶貧中成長》《從白紙一張到拼命三郎》《沒有過不去的坎》《獨臂撐起一個家》《個人脫貧不是夢,同奔小康才幸福》等故事。他們用樸實的語言,深層次、多角度地分享了毛海生、張玉霞、王禮、聶云東、劉從蘭、劉興春等先進人物在脫貧攻堅中的感人事跡,整場宣講報告感人至深,博得現場聽眾陣陣掌聲。
榜樣力量 堅定脫貧信念
宣講員以講故事、話家常的方式述說扶貧經歷。宣講會給駐村工作隊員、各村支部書記、村干部等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上的同志們留下了許多感悟、許多感動,堅定了大家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
養鹿鎮新禾村第一書記張玉霞帶著不足半歲的女兒和年邁的婆婆,舍小家顧大家,義無反顧踏上扶貧路,她說女兒的第一聲“媽媽”都充滿了泥土的芬芳。“帶著感情真扶貧、扶真貧,千方百計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精準扶貧,任重而道遠,脫貧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還要發現存在一些問題,離真正脫貧的目標還有一段艱難的路程要走。我們將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創新意識、質量意識,以務實誠信、多辦實事的優良工作作風來做好今后的扶貧工作。”農壩鎮云山村村主任肖學超在聽完張玉霞的講述后說道。
清水土家族鄉廟灣村黨支部書記毛海生,被村里人親切稱呼“毛幺爸”,毛海生用耐心、真心和誠心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聽完了毛海生的扶貧故事,我深受鼓舞,我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將認真學習毛海生在扶貧路上的苦干實干精神,用心做好當下的工作,帶領群眾同奔小康路。”上壩鄉石涼社區黨支部書記喻興美說。
精神脫貧 凝聚群眾動力
干部群眾聆聽了宣講后紛紛表示,將切實向扶貧脫貧的榜樣學習,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宣講會給我的啟發很大,一個人富不富,能不能脫貧,除了靠政府的幫助以外,還要靠自己。自己內在的脫貧才是真正的脫貧。”路陽鎮扶貧專干張麗說,“精神層面很重要,我們講求精神扶貧,希望這樣的宣講可以加大力度開展,同時,要把政策運用到每個扶貧群眾身上,為他們因人制策、一人一策地針對性制定脫貧措施,幫助他們脫貧。”
路陽鎮路陽社區一組居民李仲明感慨地說:“感覺很興奮,特別是聽了‘毛幺爸’的故事后深有感觸,他的思想影響了清水土家族鄉的很多群眾。我們老百姓也應該要向他學習,對能幫扶的街坊鄰居要盡力幫助,為打贏扶貧攻堅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當宣講團成員講了蔈草鎮的劉從蘭獨臂撐起一個家的故事后,來自魚泉鎮旺鹿村76歲的伍玉洪老人激動地說:“劉從蘭獨臂就能撐起一個家,這種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我要用勤勞的雙手致富。”伍玉洪老人告訴記者,他家2014年因病致貧,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他家搞起了養殖業,2016年順利脫貧。
接下來,“榜樣面對面”宣講團將走進更多鄉鎮,宣揚脫貧典型事跡和苦干實干精神,積極引導貧困群眾轉變觀念、強化認識,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