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云陽網訊(記者 李充 通訊員 伍遠洋)“千萬不要小看這座山,現在它可是咱們的‘綠色銀行’。” 近日,在大陽鎮一個鄉村旅游點的半山坡上,當地村民一邊給果樹除草施肥,一邊興奮地對記者說。
村民津津樂道的“綠色銀行”,指的是鳳凰山。“之所以叫鳳凰山,是因為這里山勢高,其山形如展翅鳳凰,民間廣為流傳的‘吃雞鳴山的米、栽鳳凰山的樹’,說的是山上土質好、海拔高、視野開闊,資源豐富,能看到奉節、巫山、開縣,很有發展潛力。”土生土長的村民對鳳凰山的前世今生可謂知根知底。
“鳳凰也有折斷翅膀的時候。”說起前些年鳳凰山一帶的經濟發展現狀,當地村民直搖頭。“青壯年大多外出,在家基本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土地撂荒多了,‘鳳凰’漸漸變成了‘光頭山’。”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近年來,該鎮搶抓云陽發展鄉村旅游機遇,做起了“鳳凰”生態資源大文章,通過引進能人返鄉創業,開荒種植經果林、發展農家樂,打造鄉村旅游示范點,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效果比預期出奇地好。“三伏天,來這里登高望遠、摘果休閑、避暑納涼的游人可謂爆棚!”致富帶頭人羅應凡近幾年在鳳凰山流轉500多畝土地,投資1000多萬元,在山上開了山莊,種上晚熟李、石榴、桃子,在山下成片養殖清水魚,漸漸地,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光頭山”生態效益日漸“顯山露水”。
“就是不給土地流轉費,我們也愿讓業主來這里搞開發!”老實巴交的脫貧戶賀代垠近幾年在鳳凰山莊基地“當職業農民”,老板中午供餐,素葷搭配,每年能掙3萬多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對鎮里引進業主發展產業一百個贊成,對“鳳凰”給他家生活帶來的改變打心眼里高興,眼界似乎比以前開闊多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賀代垠一樣,目前,鳳凰山莊已經帶動30多家農戶養魚種果增收,解決當地村民就近務工40多人,涉及貧困戶16戶,戶均增收近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