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水口鎮夜合社區蒲自淑家,她正在幫老人換尿不濕。老人是蒲自淑的婆婆,今年75歲,名叫顏昌英。
婆婆患病 兒媳用心照顧
2015年4月16日,顏昌英婆婆和隔壁一位老人一起去衛生院做免費體檢,顏昌英婆婆體檢完后本應回家,可到吃中飯時,顏昌英婆婆還沒回家。于是,蒲自淑就發動鄰居幫忙尋找,然而,怎么也沒找到。
“下午6點鐘,一位好心人把婆婆送回了家,當時沒來得及感謝這位好心人,也沒記下這位好心人的姓名和任何聯系方式。”說起這件事,蒲自淑很后悔。沒幾天,蒲自淑把婆婆帶到縣醫院檢查,醫生告訴蒲自淑,顏昌英婆婆患了老年癡呆癥。
蒲自淑的丈夫在浙江打工,婆婆患了老年癡呆癥后,家里的重擔全落到了蒲自淑肩上,有時忙家務,一個疏忽,婆婆就走出了家門,當蒲自淑找到婆婆時,經常發現婆婆倒在田地邊爬不起來。去年初,婆婆的癡呆病越來越嚴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屎尿拉在床上。
“雖然婆婆的癡呆癥一天比一天嚴重,我當兒媳的也該好好照顧她,讓婆婆多活幾年,享享福!” 蒲自淑說。
一年多來,蒲自淑每天要給婆婆換幾次尿不濕,還要給婆婆喂水、喂飯。每天晚上,隔幾個小時就幫婆婆翻一次身,只要不下雨,每天早上和下午就把婆婆抱在輪椅上,推著老人到外面去看看。
有人勸蒲自淑說:“看你這么辛苦,還是把婆婆送到敬老院去吧!” 蒲自淑笑著回答:“那不行!我放不下心,冷了、餓了、臟了,我也不知道。再說,婆婆的癡呆病嚴重,經常亂扔東西,有時還把被子、衣服往窗外扔,沒有一個耐心的人照顧,怎么行呢?”
蒲自淑說,照顧婆婆最難的時候是冬天。由于天氣冷,必須時刻保持老人的衣褲干凈,如果護理不到位,就會生褥瘡。
“讓婆婆有生之年過好每一天”
蒲自淑介紹說,公公33歲患病去世,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是婆婆一手拉扯長大,聽村里老人說,婆婆撫養兒女期間吃了很多苦。
“照顧婆婆雖然很辛苦,但還是要繼續照顧,讓婆婆有生之年過好每一天。其實,盡孝婆婆也是我當兒媳的本份,只有做到了孝道,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蒲自淑說,“孝敬婆婆是很平常的事,有人說我做的事情超越了當兒媳的責任,我不這樣認為,因為從我結婚那天起,我就改口喊婆婆為媽,在我心里,婆婆就是我媽,我就是婆婆的的女兒。”
蒲自淑回憶說:“以前,婆婆健康時,雖然不住在一起,每次去她家,婆婆總會準備滿滿的一桌好菜,等著我們吃飯。這么多年來,我和婆媳從未紅過臉,相互客客氣氣的。”
“婆婆是我老公的親媽,我不孝順誰孝順?我母親是個通情達理的人,經常叮囑我,婆婆身體不好,要好好照顧。” 蒲自淑說。
鄰居何春來老人告訴記者:“ 蒲自淑幾年來一直細心照顧她婆婆,無論是老人的房間,還是老人身上都沒有一點異味,一般的兒媳,根本就沒這份耐心,也沒這份孝心。”
“我沒計較過個人得失,如果我把婆婆當成是一種負擔,我就不會照顧她,作為兒媳照顧婆婆,既是責任,也是孝心,要是等婆婆去世了后悔沒孝道,又有什么用?”說這話時, 蒲自淑的表情顯得自然堅定。
(記者 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