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陽縣委黨史研究室供稿)
21.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人民政府 根據中央對農村人民公社政社分開的安排。1983年5月中旬云陽縣到奉節縣學習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經驗。5月下旬,云陽縣在團灘公社進行農村綜合改革試點,撤銷了原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成立了鄉黨委、鄉人民政府和鄉農工商聯合公司,將大隊改為村,成立村民委員會,街道成立居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8月試點工作結束。根據中央指示,縣委、縣政府于1984年3月批轉《中共云陽縣人大常委會黨組關于縣、鄉(鎮)兩級人民代表大會換屆選舉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工作安排意見的報告》。全縣撤社建鄉工作隨之全面展開,原有的79個公社相繼撤銷,建立鄉人民政府。1984年5月底,全縣政社分開、建立鄉(鎮)人民政府的相關工作全部完成。撤銷人民公社體制,恢復鄉人民政府,實行黨政企分開的管理模式,是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社會發展規律。
22.打擊刑事犯罪活動 1983年9月,縣委根據中央《關于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活動的決定》,在全縣開展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至1986年底結束。逮捕法辦了一批流氓團伙分子、流竄作案犯、殺人犯、放火犯、爆炸犯、強奸犯、搶劫犯等刑事犯罪分子;公開取締了反動組織“呼喊派”,依法逮捕了骨干分子。在1983年的“嚴打”之后,云陽縣繼續開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黨的十八大以來,云陽縣在全縣范圍內嚴厲打擊各類極端暴力犯罪,八類犯罪發案逐年下降,其中現行命案偵破率連續10年保持100%。伴隨傳統手段與現代刑偵技術的深度融合,成功偵破了系列重大刑事案件,嚴厲打擊了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推動社會風氣根本好轉,對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23.縣級機關機構改革 1983年10月,根據中央、國務院指示精神,全縣開始開展縣級機關機構改革。這次改革按照黨政合理分工和精簡的原則以及領導干部實行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大力精簡縣委、縣政府工作部門,調整領導班子。改革中,縣委、縣政府一大批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領導干部退居二線,一批年富力強、文化程度較高的中青年干部走上領導崗位,初步理順了黨政職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2001年9月云陽縣啟動新一輪的縣級機構改革??h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關于縣級機關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在機構改革中做好人員分流工作的意見》等12個文件,采取“先進行人員分流,再進行機構撤并和開展‘三定’工作”的辦法。2001年12月底基本完成改革,縣級機關機構由72個減為51個。通過機構改革,形成了職能較為明確,結構大體合理,運行基本協調,行政效率較高的管理體系,為加快云陽縣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體制基礎。
![]() |
云陽縣扶貧攻堅
24.開展扶貧達標工作 1984年8月,縣委、縣政府根據中央、國務院指示精神,在全縣開展扶貧工作,幫助農民治窮致富。7月31日至8月3日,秀山會議確定云陽為省級貧困縣。1986年12月,云陽成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扶貧開發拉開序幕。1987年,成立扶貧開發辦公室。根據規定標準,對全縣貧困戶進行詳細摸底調查并逐戶建卡,采取“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幫扶責任制,形成縣、區、鄉、村、社和縣屬部門、金融、幫扶人、貧困戶的“五級四方”齊抓共管的格局。1988年3月江口會議后,各區鄉實行分級負責、承包落實的工作制度。1991年3月,開始實行縣屬部門定點幫扶制度。1992年6月,云陽縣被確定為四川省重點扶持貧困縣。1994年國務院發出《關于印發〈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通知》,云陽縣被納入國家重點貧困縣范圍,開始新一輪的扶貧攻堅戰。根據實際縣情,縣委、縣政府制定了《云陽縣九八三五扶貧攻堅計劃》,即到1998年基本解決全縣剩余35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采取“四到村、五到戶”的幫扶辦法,堅持開放式扶貧方針,興辦扶貧經濟實體,勞務輸出,出臺信貸、財稅等政策保障。同時,四川省、地鹽務局、四川輕化工學院、萬縣地區水電局、工業局、科委等部門通過技術、設備、項目、資金物資等方面幫扶云陽,國家水利部把總投資1.5億元的咸池水庫工程列入其重點扶貧項目,助推了扶貧達標工作。1998年9月,縣委、縣政府組織自查,全縣90093戶建卡貧困戶達到上級規定的解決溫飽標準。年底,順利通過重慶市檢查驗收,比市委、市政府要求時間提前兩年。2001年開始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經過連續多年的艱苦努力,全縣貧困人口數量大幅度減少,基礎設施改善,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加快。
25.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1984年11月,縣委、縣政府根據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印發《關于加快發展云陽縣鄉鎮企業的若干規定》,決定本著“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的原則,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當年,全縣鄉鎮企業發展到5205個。1986年4月,縣委、縣政府提出把鄉鎮企業作為振興全縣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來抓,并制定各種優惠政策,進一步促進了鄉鎮企業的發展。1992年以后,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激發全縣人民發展鄉鎮企業的積極性,鄉企發展掀起新高潮。1994年,全縣有鄉鎮企業14839個,總產值達到7.6億元,利稅達到5685萬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了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笆濉逼陂g,建成若干個鄉鎮樓宇工業集聚區和6個鄉鎮(街道)返鄉創業園,創業園累計入駐企業79家,其中投產55家,在建24家,實現總產值20億元?!半p隨機一公開”、企業“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個體戶“兩證合一”、推行網上行政審批等系列改革措施,便利化的注冊登記,進一步促進了云陽鄉鎮企業的登記發展。截止2018年9月全縣鄉鎮(街道)累計注冊市場主體64742戶,其中企業11967。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農村電子商務的興起和壯大。云陽按照有產業基礎、交通便利、網絡覆蓋的原則,建成了鄉鎮電商綜合服務站41個,農特產品集配站38個,村級電商綜合服務點298個的電商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