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展現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增強各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認同感,激發各地群眾熱愛家鄉、建設家鄉、奉獻家鄉的熱情,助力萬人百億返鄉創業行動,即日起,本報陸續推出“不變的鄉愁,變化的家鄉”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 |
磨刀溪和泥溪河在這里交匯,山水環繞中洲島千年。更生二橋、磨刀溪大橋、泥溪河大橋,將這里的居民串連在一起。隨著時光的流逝,你會發現,這里的道路越來越寬敞,燈光越來越絢麗,人氣越來越旺盛……無論是異地回鄉的游子,還是久居小鎮的市民,都深深感受到龍角正在變得更加美麗。
龍角鎮位于縣城的東南部,磨刀溪、泥溪河從鎮中穿境而過,距云陽縣城約30公里、距離龍缸景區約40公里。
記憶中的老場鎮
離開龍角已整有十多年。十多年間,偶有回去看過,只是,那陪伴我成長的小鎮,安放老房子的小巷,還有小巷盡頭,終日守望磨刀溪的百年老黃桷,再也不會浮出水面,它們已成為一段揮之不去的記憶,塵封在庫區久遠的歷史。
以前的龍角鎮串聯了寶坪、泥溪、蔈草等鄉鎮,隨著三峽工程的修建和完工,使原本依河而建、依河而興的龍角老場鎮永遠淹沒在磨刀溪底。2003年,老場鎮搬遷到現在的龍角新場鎮。
記憶中,每逢一四七,龍角鎮周邊鄉鎮的村民,就會到鎮上來趕集,在去往場鎮的必經之路,堤坎橋上,充斥著經久不衰的叫賣聲。每個趕集的村民,背簍里背回家的都是滿滿的收獲。
在堤坎橋的對岸,則是老場鎮的老街,那時候只剩下一個老公社、一間商店、一間面房、一個剃頭匠、一個銅匠。
“河面上還有用石塊壘起來為橋墩的小木橋和通往張家的吊橋,我們都叫它‘軟橋’。”52歲的老龍角人吳春香講述著。那時候,頑皮的孩童喜歡在上面像秋千一樣晃蕩,特別是趕集的日子,吊橋上常常蕩悠著無數的驚叫與嬉笑。
樓下的磨刀溪,對岸的中州島。生命無論走得有多遠,依然會頻頻回首出發的地方。這山河歲月生出的鄉愁源自已經遙遠的童年,那里才是我的故鄉。
![]() |
![]() |
特色小鎮展新顏
走在龍角鎮的街道,記者發現,山區的變化緊隨著時代:削平的山頭,沿河的公路,新添的橋梁,不斷截流的小水電站……這些大大小小的變遷,讓龍角鎮煥發出新的活力。
云利路龍角段全長22公里,眺望磨刀溪,碧水蕩漾,“春龜出水”自然景觀映入眼簾,小船游過,浪花拍打著“龜”身,仿佛吟唱著一曲曲動聽的歌謠,這是龍角鎮送給游客們的第一道“開胃菜”。
“我們修建了一個觀景平臺,每當3月中旬至4月末或10月底至11月末水位變化時,游客就可以欣賞到獨特的美景。”龍角鎮主要負責人羅斌說。
“傳承唐風遺韻,暢游龍角美景,樂品貴妃佳魚。”這是龍角留給游客最為深刻的印象。如今,吃“玉環柚”,品“貴妃魚”已成為龍角鎮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大“名片”,“春龜出水”、百花爭艷,唐文化集鎮風貌讓龍角鎮煥然一新,游客服務中心初步落成,“晚艷”菊花遠銷多地,觀光農業園保護了生態富了農家,一幅幅畫卷美不勝收。
“目前,我們引導土特產品銷售點、菊花展銷店等農產品經營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經紀人等積極開展農產品網上銷售,重點突出玉環柚、貴妃魚、柑橘等特色產品的銷售。”羅斌介紹道。
“通過招商建設的龍泉大酒店,有360個床位的接待量,目前已投入運行。”羅斌說,該酒店是按照三星級酒店的規格打造,大廳和房頂將融入唐文化元素,同時還引進特色餐館入駐,為游客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 |
![]() |
搶抓機遇促發展
近年來,龍角鎮大力發展1.6萬畝以柑橘(柚子)、核桃為主的林果產業,2000畝以茴香、菊花為主的中藥材產業,3000畝以分蔥、辣椒為主的蔬菜產業,建設龍角鎮電商平臺經營蜂蜜、柑橘、柚子、菊花等農產品,2018年銷售額預計達300萬元。
基礎設施改造方面,龍角鎮也進行了提檔升級,2018年整治山坪塘11口,新建4個村水池及管網;新修機耕道5公里,人行便道37公里;建設村組級公路通暢工程15.7公里,惠及群眾2萬余名……
同時,龍角鎮搶抓發展機遇,加快打通交通動脈,全力助推“一小時”云陽。升級改造的龍耀路、龍普路工程和已經獲批建設的江龍高速目前大部分已進入施工階段,新的路網框架初步呈現……
路網搭建框架,公建完善生活,在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上,龍角鎮的發展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
(記者 丁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