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沒有“名師”的頭銜,沒有高級的職稱,更沒有藝術家狂放的外表。有的是那笑容可掬,有的是那踏實勤奮,更有那精雕細琢的作品讓人贊不絕口。他——就是立新小學的美術教師蘇基石,同事們口稱的“蘇大師”、云陽縣美術家協會會員、云陽本土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蘇老師有深厚的美術功底。他2001年畢業于萬州師范學校美術專業班,后到重慶教育學院美術專業深造。參加工作之后他師從開州美術家協會主席胡曉暄老師專攻國畫4年,擅長山水畫。其個人作品《石筍河煙云》、《山居》等先后入選第十七屆錦繡云陽文化藝術展、云陽縣委宣傳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化藝術展、第十八屆重慶市美術書法攝影聯展、重慶市足跡三峽寫生作品展。國畫《清流》榮獲2018年重慶市師生藝術作品一等獎。
蘇老師有真摯的教育情懷。他帶領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從懵懂的孩童到藝術的創作者,他總是耐心地傾其所能。2018年他創建了“立新小學蛋藝工作坊”,一件件栩栩如生的精美作品吸引了縣內外媒體爭相報道,成功參加了縣級和市級的藝術作品展出。也為學校的特色教育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蘇老師有高亢的創作熱情。除了擅長國畫之外,他在篆刻、陶藝方面也有較深的造詣,但令人稱奇的還是他的蛋藝創作。他采用雕刻、填彩等技法創作出了景物、人物、動物等系列作品。其中他創作的蛋刻“力扶漢鼎”,將云陽本地的張飛廟與“赤壁懷古”詩詞深度融合,大氣磅礴,美倫美奐,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蘇老師有執著的個人追求。他很滿足教師這一職業,因為他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靜靜去干自己喜歡的事兒。或去外地寫生、或去拜師學藝、或是潛心創作……2018年他還參加了國家多部委聯合組織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
蘇老師有高尚的為人品質。他做人低調不張揚,學校安排的任務不抱怨不推脫,對尋求指導的人從不吝嗇,對藝術的追求毫不勢利。他從不摧眉折腰、阿諛奉承,也不恃才而驕、追逐名利,卻始終堅守著誠信、本真和盡責。
立新小學因為有像蘇老師一樣熱愛教育事業的有志之師而榮耀,也必定因為有蘇老師一樣勤勞工作的團隊而走向輝煌。同事的摯友、學生的恩師,三尺小小的講臺,仍有大大的用武之地!
一枚蛋殼,一支畫筆,一把刻刀,一抹燈光,一個碩大的身影正在專心地描繪著精彩的人生……
(通訊員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