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重大生態修復工程規劃組來渝調研
● 渝北區政府動員部署2019年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工作
● 云陽縣開展“我為祖國植10棵樹”活動
● 銅梁區生態惠民交出“綠色答卷”
● 潼南區萬名干部群眾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國家重大生態修復工程規劃組來渝調研
3月25日—27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副司長黃正秋一行4人就國家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中長期規劃建設問題來渝調研。調研組先后到南川區、石柱縣實地查看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長江防護林建設和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工程現場,分別召開調研座談會,圍繞國家重大生態修復工程規劃問題進行座談交流。國家調研組充分肯定我市在生態保護修復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和探索的寶貴經驗,指出重慶市對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建設高度重視,政治站位高,工作力度大;在探索解決造林用地、資金投入、生態補償、社會化參與、市場化運行等方面創新點子多,效果好,值得借鑒學習和推廣。
渝北區政府動員部署
2019年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工作
近日,渝北區政府召開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工作會議,全面總結2018年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安排部署2019年工作,對2019年國土綠化提升行動提出三個方面的工作要求:一是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從更高的站位、用更寬的視野、以更大的格局來認識和做好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工作。以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四個扎實”工作要求為行動指南,全力以赴完成“營造林任務38.1萬畝,到2022年實現森林覆蓋率達到55%”的目標。充分認識肩負的責任,更加堅定全面完成各項任務的信心和決心,為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作出積極貢獻。二是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各鎮街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力推動。建立專門的班子,落實專門的人員和經費,做到責任明確到位、任務分解到位、措施落實到位、檢查考核到位。按照項目化、清單化的要求,緊盯目標任務,事事有安排,件件有著落。深入工作現場,加強技術指導和檢查督促,隨時掌握工作進度和質量狀況,確保全面完成年度營造林任務。三是加強監督、強化考核。將國土綠化工作納入區政府對各鎮街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平時工作檢查、年度檢查和成效核查作為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依據。實行重點時段月報制。對任務完成快、質量高、效果好的單位給予通報表揚,對工作滯后、質量不合格的進行通報并限期整改。區政府督查室將國土綠化工作納入常態督查,對工作推動不力的單位和人員嚴肅問責。
云陽縣開展“我為祖國植10棵樹”活動
今年初,云陽縣委、縣政府在全縣“兩會”上提出開展“我為祖國植10棵樹”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向全縣發出2019年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動員令。為確?;顒尤〉脤嵭?,云陽縣創新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以“1+8+42”義務植樹基地為示范,從六個方面著力,全面掀起春季植樹熱潮。
一是領導給力,健全組織體系??h“四大家”領導高度重視“我為祖國植10棵樹”活動,成立以縣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統籌協調。各鄉鎮(街道)成立相應組織機構,承擔本次活動屬地管理的主體責任??h委辦、縣府辦聯合下發了“我為祖國植10棵樹”活動實施方案,建立了全方位、強有力、高保障的組織體系。
二是媒體助力,營造濃郁氛圍。為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云陽縣狠抓“六個一”宣傳活動:印發一封“我為祖國植10棵樹”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倡議書,在縣電視臺和報社連續刊播,書面印制了8萬份發放到廣大市民手中,并出動宣傳車在各鄉鎮街道巡回播放;在云陽電視臺開辟了一個電視訪談專欄節目,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如何開展本次活動進行電視訪談;團縣委和縣教委牽頭,組織青年志愿者和廣大中小學生開展一次綠化美化知識競賽活動;縣老齡活動中心開展一次全民義務植樹文藝宣傳活動;縣委宣傳部組織一批典型宣傳報道;在云陽網上開辟了一個“我為祖國植10棵樹”活動專欄,將政策宣傳、植樹動態、全縣苗木需求等情況予以公布。3月15日,縣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了“我為祖國植10棵樹”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新聞發布會,進一步擴大了影響面。
三是供給有力,構建“三重保障”。縣財政籌集資金300萬元,專項用于本次活動苗木采購,全力保障活動順利開展。林業主管部門按照活動要求,集中采購了柏木、欒樹、楓香、桂花、核桃等經濟林和生態林苗木50余萬株,及時發放到全縣42個鄉鎮(街道);各鄉鎮(街道)、相關單位結合當地產業發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多方組織苗木160余萬株,為活動開展提供苗木保障。城管部門在城區選定了2個縣級義務植樹基地,保障廣大城鎮居民、企業職工、社會團體及有關志愿者有植樹、認養、認管活動地點。
四是示范得力,形成帶動效應。全縣以“1+8+42”示范基地為載體,以上率下,以點帶面?!?”即全力打造1個縣級領導示范林。3月4日,縣“四大家”主要領導帶領400余名機關干部、青年志愿者到棲霞鎮福星村二組開展了“我為祖國植10棵樹”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栽植苗木4000余株,綠化荒山荒坡100余畝?!?”即重點打造8個縣級部門示范林??h人大、縣政協、縣委組織部、縣教委等8個單位分別組織700余名機關干部和志愿者,在棲霞鎮紅龍村六組營造“人大代表林”“政協委員林”“機關黨員林”等8個部門示范林,栽(補)植林木7000余株,綠化面積500余畝?!?2”即全縣42個鄉鎮(街道)圍繞轄區“一江四河”、高速公路沿線的斷檔天窗、場鎮周邊、道路兩旁重點區域,選定1個示范點,組織機關干部職工開展植樹活動,完成3000余畝示范林建設任務。
五是全員合力,促進上下聯動。全縣各單位、各部門精心組織,上下聯動,全員行動,到幫扶鄉鎮(街道)開展栽植“希望樹”“幸福樹”“脫貧樹”等活動。廣大農村適齡公民尤其是貧困戶,在村干部和幫扶責任人的指導下,結合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在農村“四旁”開展大規模植樹活動,綠化和美化鄉村。全縣已有50多個行業協會在主管部門和單位的幫助下,到指定地點栽植“紀念林”。在開展好“我為祖國植10棵樹”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同時,也積極開展自愿捐資贈樹活動,接受有關單位、云陽籍在外成功人士和公民自愿捐贈錢物用于植樹活動。
六是考核發力,完善激勵機制。嚴格督查考核。在開展“我為祖國植10棵樹”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期間,由縣綠委辦不定期通報各鄉鎮(街道)、有關單位植樹數量和盡責情況等,對排名靠后的單位由縣分管領導進行約談。到春季植樹結束,縣林業局將聘請中介機構,對鄉鎮(街道)、有關單位植樹和管護等情況開展核查,并將檢查結果納入林業年度目標考核。
同時,將“我為祖國植10棵樹”作為今后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常態化機制,營造全民“植綠、護綠、愛綠、興綠”的濃厚氛圍。
截止3月中旬,云陽縣累計組織 49.3 萬人(次),栽植核桃、柚子等苗木208萬余株,建立全民義務植樹基地51個,綠化面積2. 4萬余畝?!拔覟樽鎳?0棵樹”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銅梁區生態惠民交出“綠色答卷”
銅梁區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開展春季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全力打造“原鄉風情·大美銅梁”。截至目前,完成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營造林任務2.7萬畝,占年度任務的31.5%,累計參與春季義務植樹26.5萬余人次,栽種各類苗木150余萬株,生態惠民交出“綠色答卷”。
領導帶頭,群眾參與。各級領導干部帶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帶頭參加義務植樹,將植樹過程變為發動群眾、帶動群眾的過程。全區各部門、各單位、廣大群眾合力打造西郊義務植樹示范基地,迅速掀起全民植樹熱潮。
創新融合,豐富形式。開展青年志愿者植樹、巾幗志愿、親子家庭公益植樹等多形式義務植樹活動,積極開展見縫插綠、“四旁”植樹、門前“三包”和森林經營,出臺《銅梁區樹木綠地認建認養管理辦法》,推行管護認養、捐資認建,全區設立31個義務植樹基地,通過互聯網公布2個義務植樹基地,申報創建國家“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等,創新、拓展、豐富義務植樹的實現形式,提高公民義務植樹盡責率。
多方結合,精準施策。一是將義務植樹與鄉村振興戰略重點項目建設相結合。以50公里西郊示范片綠道系統建設為重點,科學規劃,栽植以鄉土樹種為主的各類苗木200余萬株。二是將義務植樹與產業發展和林業生態重點工程相結合。大力發展花卉苗木、花椒、筍竹、茶葉等特色經濟林產業,全區植樹用苗實現本區供苗,促進花卉苗木產業轉型發展。三是將義務植樹活動與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相結合。大力實施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助推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實施城鎮、村莊綠化,大規模開展“四旁”植樹,提升城鄉綠化質量和檔次。四是將義務植樹活動與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相結合。全面開展森林城區、森林鄉村、森林廊道、森林文化和森林服務建設,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潼南區萬名干部群眾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市委書記陳敏爾關于潼南“走好產城景融合發展道路”的指示精神,
圍繞“全民義務植樹,共建美麗潼南”主題,春節后上班第一天,潼南區2019年春季萬名干部群眾義務植樹活動在主活動場九龍山城市森林公園和20個鎮(街)分活動場拉開序幕。全區干部群眾共計1萬余人上山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據統計,當天全區義務植樹栽植面積1911畝,栽植苗木12.3萬株,參加人數1萬余人。其中參加主活動場義務植樹人員共1000余人,栽植面積70余畝。20個鎮和村社群眾參加義務植樹活動9000余人,栽植面積1841畝。1—3月累計完成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營造林4.9畝,占年度任務的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