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王彬彬)9月17日,記者從縣教委獲悉,民德小學學生張雪玲的作品“穩步探行拐杖”在參加第十五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全國終評決賽上獲得金獎。
在新世紀的開篇之年,宋慶齡基金會與中國發明協會、中國教育學會、全國少工委共同主辦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評選活動。目前,“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已經國家科技部批準立項,屬于國家級獎勵。該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以18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發明作品為評選對象,獎項包括金獎、銀獎、銅獎、創意獎、
張雪鈴就讀于民德小學五(4)班,家住新縣城星河灣,一個滿臉稚氣的小姑娘為什么要來研究制作“穩步探行拐杖”?這得歸功于張雪玲的奶奶。
她的奶奶常年在農村種莊稼養雞鴨,可白內障和黃斑導致奶奶的眼睛看不見,曾多次摔倒或撞到其他東西,讓張雪玲心疼不已。她還看見身邊有很多視力不好的老人、眼科手術后的病人、盲人等走路十分艱難。她想,如果能發明一種使用方便、提示準確、安全可靠的拐杖,它就可以幫助像奶奶一樣視力有障礙的人,這拐杖就可以當他們的眼睛了。為此,張雪玲開始了她的研究。
通過幾個月來的探索試驗,最終她的“穩步探行拐杖”成型了,其主要組成有橡膠防滑片、坡度方向探測板、感應觸頭、內套式轉向軸、伸縮桿、刻度標尺孔、障礙物碰振圈、手柄穩固圈、坡道感應提示裝置、語音鐘、愛心提示牌等。“穩步探行拐杖”具備有伸縮桿可調節拐杖長短、語音鐘能報時、愛心提示牌的標識和音樂能提請他人關愛盲人步行等8項主要功能。
“穩步探行拐杖”的研究,表現了雪玲一代青少年敬老愛老的優良品質,傳遞出她們對老人、病人、殘疾人的關愛,流露出她們對長輩的感恩之心,這正是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在10月中旬,張雪玲將赴澳門參加“第七屆國際青少年科技創新發明展”。
一直以來,民德小學通過科技社團活動等形式,增長學生的科普知識,激發學生的科技創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近幾年,校內師生參加各類科技競賽活動獲得國家級獎勵60余人次、市級獎勵900多人次,有5項科技創新作品先后獲得國家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