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通訊員 唐燕)中秋時節,天高云淡,秋色宜人。雙土鎮一個小地名叫坪天的地方,一片片金色稻惠在微風吹拂下,似乎在向過路行人點頭微笑。坪天轄兩個村,一個縣級鄉村振興示范村,一個市級“三變改革”示范村。雙土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在坪東、營鶴村探索“三變改革”,改出了一片新天地。
調整村級班子變活力,助推鄉村振興
坪天海拔800至1200米,地勢較高,號稱與天接壤,藍天白云下的坪東、營鶴兩個自然村,統稱為坪天。坪天盛產優質大米,當地老人講,歷史上,坪天大米有貢米之稱,今年被重慶市列為十大貢米之一。2018年,雙土鎮大膽探索“三變”改革,以建設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和產業基地為平臺,以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核心,在坪東、營鶴兩村全力打造坪天田園綜合體項目。鎮里從選好人才入手,從致富帶頭人、退伍軍人、返鄉創業人士、本土人才中選用村級干部為,著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懂技術、懂市場的復合型干部隊伍。通過競爭上崗,現年40歲的退伍軍人曾佳,放棄經營多年的快遞公司,不顧家人親友的反對,回村擔任支部書記,當起帶路人;聘任了陸澤舉等大中專生,擔任村里的后備干部,引回土生土長在外搞建筑的企業老總李崇高,回村成立了高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帶領村民種植優質水稻、黃花、軟子石榴、稻田養魚等特色產業,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坪天初步實現了百姓富、生態美。
農業產品變商品,實現產業振興
2018年3月,李崇高回村整合數家本地農業公司、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8000萬元, 成立了云陽縣高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立足鄉村振興,遵循“三變”改革,在雙土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請來重慶三峽職業學院的教授對坪天進行統一規劃,擬在營鶴、坪東兩村打造田園綜合體。以企帶動資源整合,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形式,發揮企業資金、管理、品牌、人才的優勢,實行機械化作業,實現農業生產由碎片化、小農化生產向集團化、標準化生產的轉變,實現農產品銷售由自產自銷、叫賣式銷售向定制化、規模化銷售的跨越。去年9月,高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被云陽縣委、縣政府授予脫貧摘帽突出貢獻企業,營鶴村2019年5月被確定為市級“三變”改革試點村。以產業、事業、創業為支撐帶動資源整合。在發展優質大米的同時,公司還大力發展黃花、軟子石榴等特色農產,并利用電商節、年貨節等縣級活動平臺和映山紅節、插秧節、豐收節等鄉村旅游節活動,積極推介坪天“一口香”大米,2018年,坪天“一口香”大米共種植76公頃,年產量達43萬公斤,每公斤售價15元,銷售收入突破300萬元,純利潤達81萬元。
基礎設施變完善,村民生活環境變宜居
近年來,雙土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上級對坪天的投入,改善基礎設,投入800余萬元,新建、改建了2處供水工程、整治山坪塘53口,人畜飲水和灌溉用水有了保障。同時,鎮里投入500余萬元實施綜合農田整治40公頃,投入200余萬元,建設機耕道20余公里,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作業,成功舉辦了云陽縣首屆栽秧節、豐收節;投入近2000余萬元,建設村級通暢路、組級路40余公里;投入30余萬元建設人行便道15公里,解決了農產品運輸難和出行難問題;投資150余萬元,在居民集中點,建設污水處理廠,部分農戶實施了改廁改廚,改變了生活環境;投入140余萬元對74公頃荒山荒坡進行補植補造,建設了青山綠水的坪天;投入30余萬元,對部分農房進行了風貌改造,生活環境變美了。
農民從苦臉變笑臉 腰包變鼓脹
2018年,高遠農業公司獲得分紅40.5萬元,入股農戶獲得分紅32.4萬元,坪東、營鶴兩村村集體經濟共獲得分紅8.1萬元。實現了企業有利潤、農戶有收入,村集體經濟有收益的多贏目標。參與分紅的首批入股農戶共有427戶,戶均入股土地約0.13公頃,戶均分紅750元。其中,約16%的農戶入股土地在0.17公頃以上,分紅超過1000元,最多的農戶分紅達2459元;真正實現了讓農戶流轉土地掙“租金”、入園打工掙“薪金”、入股分紅掙“股金”。
高遠農業公司分紅那天,村民們排著隊伍,笑嘻嘻地簽字拿錢。吳大爺拿著厚厚的一疊票子笑著說:“我年過花甲,身份變成了股民,一年流轉的土地錢和務工費就有9500多元,種植的黃花、養殖的肥豬賣了近2萬元,照此下去,不出兩年,我家也是富裕人家了!”吳大爺說完,一陣爽朗的大笑,笑聲在坪天上空飄蕩,回響在坪天山間,潤在鎮村干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