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習慣教育為成長夯實基礎
“一開始,許多教師并不愿意花太多時間放在習慣教育上,大家認為不如拿這個時間用來多給學生們講幾個知識點,可是一學期過后,注重習慣教育的班級在教學成績方面表現得越來越出色,班級管理也越來越輕松。這些實實在在的效果與差距讓教師們逐漸認識到,習慣教育與教學質量不矛盾,將習慣教育做深做實,反而能提升教學質量。”姚文明說。
據統計,從2012年第一屆學生畢業以來,縣第三初級中學8屆畢業班,共畢業學生9765人,升入重點高中7620人,重高升學率78%。其中中考全縣前十名46人,中考成績700分以上816人,畢業生考入“211”“985”重點本科1262人。
習慣教育還延伸到了家庭,帶著老師們的文明課堂小任務,學生們回家后主動幫父母做起了家務活,學著與父母溝通、相處,體貼父母。有些學生甚至“批評”起了家長,并嚴格要求家長們也要養成良好習慣:不吸煙,不喝酒,東西要擺放有序……對此,家長們即使被“批評”,仍甘之如飴。
許多教職工對學校每年舉辦的“感謝有你”畢業慶典印象深刻,學生們在畢業時不僅用優異的成績回報母校,還在離校前自覺打掃教室和寢室,主動給下一屆校友介紹初三學習方法,贈送書籍,并向老師、校警、生活老師以及食堂的工作人員告別?!拔覀儗W校教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為人處事的道理,自立自強的品格。母校就像是一方肥沃的土壤,為我的成長提供了養分,夯實了基礎。未來,不管我走到哪里,這兒都將給我力量?!本拍昙?1班學生田思雨動情地說。
而縣第三初級中學班主任胡珊與學生徐嫦聆的故事,更讓記者對習慣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暗谝惶糜⒄Z課上,她第一個舉手,并且用英語回答了我提出的問題。”胡珊說,作為班主任,小嫦聆成績不錯,又聽話,是自己很喜歡的一個學生。可不久后,一位頭發雪白的老人來到學校,找到了正在上課的胡老師,并稱自己是徐嫦聆的奶奶,要跟老師好好“說一說”這個孩子。
經過詳談,胡珊了解到,徐嫦聆從小父母離婚,母親遠走他鄉再無聯系,父親也在一處工地打工,一個月才回家一次。奶奶每天早上5點鐘就要起床給她做飯,可孩子不僅對老人十分冷漠,常常連飯都不吃上一口,招呼不打一聲就徑直出門。
此后,胡珊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關注徐嫦聆,還在文明禮儀課上,給孩子們布置了特別的題目,如回家給自己的家長洗腳、寫一封信等,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家長的艱辛。漸漸的,小嫦聆跟奶奶親密起來,也越來越懂事,今年婦女節,她還親自給奶奶買了一雙布鞋。
“習慣教育決不僅僅是規定坐立行走,說到底它是一種愛的教育,它能讓孩子們采取正確的行為方式去面對生活、學習,讓孩子們學會愛自己、愛別人,然后茁壯成長。”胡珊對自己的工作做出了這樣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