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訊如何讓城鄉煥發活力,人居更加美好?10月19日,2019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在重慶國博中心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院士專家匯聚一堂,圍繞“活力城鄉、美好人居”主題作學術報告,交流前沿觀點,分享智慧和經驗。
體現城市互動溫度
“重慶是一座很有溫度的城市,值得大家來體驗它的美好。”
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莊少勤作了題為《讓城鄉因我們更美好》的主題報告。他表示,在今年國慶黃金周,重慶對游客的友好和善待,市民的熱情配合,非常令人感動,“重慶的景與人、市民與游客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系,體現了城市的活力,值得更多規劃工作者思考和借鑒。”
“城市活力首先來自人的活動,包容共享是其最重要的特點。”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東南大學城市設計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建國的報告題目是《包容共享、顯隱互鑒、宜居可期——城市活力的歷史途徑和當代營造》。他認為,城市活力源自市井生活活動、人與自然的互惠共處、文化習俗和傳統等,“可以通過對城市空間功能的科學分割,關注自發自愿的城市活力等途徑,讓城市更有吸引力。”
注重生態保護、綠色發展
“經濟、社會、生態應該是三元互動的。”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作了題為《論空間規劃的內核邏輯》的報告。他舉例說,如果能在清晨被鳥叫喚醒,這樣的人居環境是很美好的。在此基礎上再建立和諧的社區關系,那么社區生活的幸福感將會大幅提升。而堅持綠色發展,才能真正讓空間在利用中持續發揮價值,造福更多的人。“因此,注重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在空間規劃中非常重要,將惠及社會方方面面,應該得到充分重視和體現。”
“對國土空間規劃的評價,離不開生態領域。”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樊杰在題為《國土空間規劃的“雙評價”:理論與方法》的報告中提到,國土空間規劃評價,不能忽視生態領域。科學的國土空間規劃,應該包含對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總體考慮,體現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讓城市發展質量更高
“城市規劃對城市發展起到戰略引領作用。”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施衛良的報告題目為《新時代北京的規劃實踐探索》。他在報告中表示,國土空間規劃更加注重綠色發展、以人為本,突出生態保護、協同發展,在綠色出行、服務均衡、重塑城市公共空間等方面下功夫,“這不僅讓城市的發展質量更高,也會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人們的獲得感更強。”
“好的建筑設計,可以提升城市生活的舒適度。”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在題為《存量發展中的城市設計——跨界思考與實踐》的報告中表示,結合不同城市、不同區域的具體特點,通過合理的建筑設計,可以優化人流動向、對既有街區進行再造,為城市生活提供新亮點。
更多市民享受優質服務
“我們的規劃工作要站在未來,思考當下,運用前瞻性思維。”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建民作了題為《城區總設計師制的思考與實踐》的報告。他提出,近20年來,科技飛速發展,5G、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規劃工作者應該看到這一點,思考高科技對未來城市的改變,立足于此思考如何用規劃設計讓城市生活更宜人。
“提高服務質量和多樣性,會讓城市生活更舒適。”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的報告題目為《受抑制的服務業——城鄉規劃和人口空間分布的影響》。他表示,當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購買服務的意愿也會增強。因此,可以通過合理規劃,科學引導服務業在城市中均衡分布,讓更多市民享受到優質服務,使城市生活質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