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縣巴陽鎮永利村駐村第一書記徐云峰戰“疫”側記" />
![]() |
巴陽鎮永利村位于云陽縣最西端,與萬州接壤,素有云陽“西大門”之稱。通往萬州、云陽縣城的二級路穿境而過,永利居民點人口居住密集,流動頻繁,疫情防控任務重、難度大。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當人們開始恐慌,對病毒敬而遠之、閉門不出的時候,有一些人懷揣著責任和使命,選擇“逆向而行”,勇敢地奔赴疫情“戰場”的第一線。
徐云峰,這位重慶社會主義學院下派到巴陽鎮永利村的第一書記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不去誰去?”
“在這危難時刻,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不去誰去?”駐村扶貧一年來很少陪伴妻兒的徐云峰,本想在春節假期里好好陪陪家里的愛人、盡盡父親的責任,在聽到云陽縣日益嚴重的疫情訊息時,他夜不能寐,他深知村子里在湖北務工村民較多,疫情防控形勢及其嚴峻。本來上級要求駐村工作隊等候通知再返崗,然而他卻心系群眾,在2月1日驅車近5個小時從家里趕回永利村防疫一線,與村支兩委并肩作戰。
臨行前,女兒一再叮囑:“一定要帶好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入戶時注意安全……”
望著滿眼不舍的女兒,臨行前,徐云峰叮囑道:“女兒,你也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不用擔心我……我離家太遠,你也長大了,好好陪著媽媽,辛苦了,你們都要好好的。”
在這場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搏斗的斗爭中,他主動請纓,舍小家、顧大家,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胸前黨徽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熠熠生輝。
“第一書記”詮釋“第一”的“硬核”擔當大事難事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面對疫情的危險緊急,他沒有慌亂,在鎮黨委的統一指揮下,積極組織網格員開展網格劃分、入戶排查、宣傳勸導、消毒防疫、交通管控,他是村里的“主心骨”,體現了共產黨員的“硬核”擔當。
看到防護口罩緊缺,他不顧自身危險,瞞著家人把為他準備的40只口罩全部交給村里統一安排使用;看到村干部工作量巨大,他主動培訓網格員。他對照《網格員全覆蓋排查信息采集表》逐欄逐空向網格員解釋:“家庭返云來云具體情況、居家隔離觀察情況是這樣的……”
擔心網格員對業務不熟,延誤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佳時機,培訓結束后,他帶著網格員第一線摸排;擔心群眾安危,他提議村委會對人員密集的公共區域進行全方位消毒,并主動聯系消毒灑水車……
在他的帶動下,村支兩委通過與村民溝通、實地排查,摸清了全村從外地返鄉434人,其中從湖北返鄉人員171人,從武漢返鄉9戶12人,均建立專班,做到不遺一戶,不漏一人。
面對困難時沖在“第一”,解決問題時站在“第一”,承接任務時扛在“第一”。徐云峰既是脫貧攻堅的“第一書記”,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書記”,這位“第一書記”用自身的實際行動為“第一”做了最生動的詮釋。
“沒事,我的早飯還有一顆煮雞蛋”
在殘酷的病毒面前,人人都要提高警惕,他也不例外。從重慶主城趕回永利村的第一天,由于時間緊迫,他一頭便扎進工作,還沒來得及準備食材,全靠吃方便面充饑。當天排查結束后天色已經很晚,早已饑腸轆轆。村支書萬丹于心不忍,叫他去家里吃飯,他婉言謝絕:“疫情嚴重,我們要帶起頭來避免串門。萬支書你放心,我家里還有一桶方便面”。萬丹緊接著又關心地問:“徐書記,最后一桶面吃了,那您明天早上吃什么?” “沒事,我的早飯還有一顆今天早上剩下的煮雞蛋,你不用擔心我”,徐云峰閃開萬丹的目光對他說。
萬丹聽后心里五味雜陳。他說,當時淚花在他眼里打轉。
他是脫貧攻堅的“第一書記”,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書記”,更是眾多奮戰防疫一線干部的縮影。疫情不退,他們始終堅守。為打贏這場“硬仗”,一碗泡面,一顆雞蛋,足矣!
疫情發生以來,以他為代表的“逆行者們”勇挑重擔,堅守在基層的抗疫前線,他們用最樸實的行動、最純良的內心努力當好群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因疫情防控宣傳到位,措施得當,永利村目前未出現一例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感染者或疑似病例。
(通訊員 廖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