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云陽網訊(記者 劉浮生 趙曉龍)“噠噠噠、噠噠噠……”近日,渠馬鎮立遠服裝廠的車間里縫紉機聲連成一片,20多名戴著口罩的工人正忙著趕制第一批訂單。
“復工第一天我就到崗了,在家沒事干,閑得慌。”吳繼英一邊嫻熟地操作著縫紉機,一邊跟記者說,“太想工作了,坐在這里心里才踏實。”
![]() |
吳繼英是渠馬鎮的一名貧困戶,自扶貧車間啟動以來就一直在立遠服裝廠干活。2019年,渠馬鎮新建了一個扶貧車間,引進了立遠服裝廠、思緣丹尼爾制衣廠、群創電子廠等四家企業入駐,為當地群眾提供技能培訓場所,拓寬就業渠道,實現家門口創收。
“剛進廠的時候我不大會,就跟著老板學。慢慢地就掌握了縫紉技術。我們的工資是按件計算,現在一個月能拿到2000多塊錢。”吳繼英說,在廠里上班離家近,可以照顧家里老人和小孩,她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
今年受疫情影響,工廠延遲開工,失去了固定收入的吳繼英心里暗暗著急,每天都在等復工通知,自己還多次轉悠到廠區看看有沒有復工動靜。2月26日,接到工廠復工電話后,她第二天立馬趕了過來。她告訴記者,有事做了,生活才有希望。
![]() |
“為了扶貧車間順利開工,我們指導企業制定人員復工返崗方案,為每個企業安排一名指導員,專門為企業解決問題。同時還幫助企業采購了口罩、溫度計、消毒液等防護物資,讓大家安心上班。”渠馬鎮黨委副書記王杰說,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渠馬鎮優先組織扶貧車間復工,全力保障貧困戶就業增收,防止貧困戶因“疫”返貧。目前渠馬鎮已有3家企業復工生產。
隨著扶貧車間內的企業陸續復工,安靜了多日的扶貧車間又熱鬧了起來。“雖然扶貧車間恢復了生產,但在疫情防控措施上我們沒有半點馬虎。除了進行日常信息登記、測量體溫、車間消毒外,我們還要求車間員工做好家里的防范措施。”立遠服裝廠負責人劉朝兵告訴記者。
在隔壁的思緣丹尼爾制衣廠內,同樣是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該服裝加工廠優先聘用貧困戶,通過帶動他們就業來實現脫貧增收。“我們現在主要加工定制摩托車戶外運動比賽的服裝,從2月26號復工以來,接了6000件衣服的單子,現在每天要出150件左右。目前返廠員工近30人。”思緣丹尼爾制衣廠負責人說。
渠馬鎮的扶貧車間復產只是云陽著力推進復工復產工作的一個縮影。連日來,全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發動企業、鄉鎮力量對接務工人員,出臺了招聘服務、返崗就業、復工復產、公益性崗位開發等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快扶貧企業復工復產步伐。
![]() |
面對疫情,云陽及時將原計劃在各鄉鎮(街道)開展的線下現場招聘會全部調整為線上招聘,并制定線上招聘方案和一企一冊的工作服務方案。一方面,通過安排專人專班,對開工復工企業逐一電話收集崗位信息,同時充分發揮各地商會、對口援助地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優勢資源的作用,廣泛收集各地企業復工復產時間節點和就業崗位信息。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平臺及時更新每天滾動發布各類企業的復工用工信息,并依托全縣各鄉鎮(街道)社保所,及時利用QQ、微信、鄉村廣播等平臺將用工信息傳遞給村(社區)。此外,駐村工作隊、幫扶干部及時把企業的用工信息宣傳到每一個貧困戶家中,讓貧困群眾足不出戶即可與用工單位實時進行對接。截至2月底,全縣發布推薦的就業崗位就有1.8萬余個。
與此同時,云陽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不僅及時出臺了企業稅費社保費減免、租金減免、貸款貼息、防疫物資保障等政策措施,而且由縣領導親自帶隊,建立了服務專班,通過全覆蓋摸排以及發放問卷調查和電話溝通等多種方式,協調解決企業復產復工的融資難、口罩等防護物資短缺、人員返崗率不高、物流運輸不暢等各類問題,推動具備復工條件的扶貧車間開工復工,有序恢復正常生產。截至目前,全縣26個扶貧車間已有23個已經復工,復工率88%,到車間務工總人數519人(其中吸納貧困勞動力157人),帶貧率達30%以上。
“扶貧車間是全縣脫貧攻堅的重要載體,實現了企業和貧困勞動力的互利雙贏和良性互動,實現了貧困群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接下來,我們將積極創造條件,讓全縣扶貧車間盡快實現全部復工復產,帶動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