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8)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五十五場),邀請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副書記夏沛,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黎勇,合川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張宏,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林金朝,重慶市支援湖北醫療隊駐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分隊一組組長、副主任醫師王杰,新冠肺炎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中醫專家組組長、主任中醫師李群堂就重慶疫情情況,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推進農民工返崗復工相關情況和重慶市支援湖北醫療隊情況進行介紹。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徐祖國主持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上,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黎勇對重慶人社部門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推進農民工返崗復工相關情況進行了通報。
![]() |
新聞發布會現場
分類實施階段免、減、緩、返
為近16萬戶企業減輕社保費負擔101億元
黎勇介紹,為貫徹落實《關于重慶市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生產經營若干政策措施》精神,針對當前企業復產復工需要和生產經營困難,市人力社保局按照國家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把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勞動者就業和加強企業用工保障作為當前重點工作任務,全力服務疫情防控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黎勇說,按照重慶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生產經營40條政策措施中關于降低生產經營成本要求,加快出臺了階段性免減返緩企業社保費有關政策,對全市企業分類實施階段性免、減、緩、返社會保險費政策,助企業渡難關:
?“免”。從2020年2月至6月,5個月內免征全市各類中小微企業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保費單位繳費部分,職工個人繳費因涉及個人權益記錄、保障等不予免征,仍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參照執行。
?“減”。從2020年2月至4月,3個月減半征收全市各類大型企業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保費的單位繳費部分,職工個人繳費因涉及個人權益記錄、保障等不予減征,仍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各類社會組織參照執行。
享受以上兩項減、免政策的企業(含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由市統計部門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認定企業類型后,由區縣社保經辦機構直接辦理,無需企業申報。如企業之前已繳納了2020年2月份社會保險費的,多繳部分可以抵繳下期應繳社保費或選擇退費。預計免、減兩項政策將為全市近16萬戶企業減輕社保費負擔101億元左右。
?“緩”。對受疫情影響,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確實無力足額繳納社保費的參保單位,在減免政策執行期內(即中小微企業在2月至6日期間,大型企業在2月至4月期間),可申請從2020年2月開始緩繳當期應繳納社保費,緩繳期最長不超過6個月,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符合緩繳條件的參保單位,向參保地人力社保部門提交征收期延長申請,人力社保部門會同稅務部門審核辦理,并報市人力社保局、市稅務局備案。
?“返”。制定出臺中小企業援企穩崗政策,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企業,按3個月企業及職工應繳社會保險費的50%給予穩崗返還。
截至3月17日,共有7300多戶企業提出申請,涉及職工70.8萬人、涉及補貼資金14.3億元;已完成審核公示程序的有1073戶,涉及職工13.1萬人、金額2.3億元,正逐步兌現發放。
開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
提升勞動者就業技能
黎勇介紹,為加快落實重慶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和生產經營40條政策措施中關于加強財稅紓困力度的政策要求,市人力社保局積極研究制定和落實職業能力培訓補貼相關政策措施。
① 出臺線上培訓政策。及時出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線上培訓政策,支持各類勞動者通過網絡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并按照線下培訓政策補貼標準,根據市場緊缺程度,對350多個職業工種按技能等級分別給予600—6000元不等培訓補貼。
② 培訓對象全覆蓋。將企業職工、農民工、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就業重點群體和貧困勞動力及子女全部納入線上培訓范圍。
③ 放寬政府補貼限制。打破對參訓勞動者在戶籍地、常住地、求職就業地以及年齡方面的限制,對參加培訓后取得規定證書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突破補貼次數限制,從過去勞動者每年最多享受1次補貼,擴大到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過3次。
④ 開發網絡培訓課堂。通過開發推廣藍金領“技能興業”在線培訓平臺,提供汽修、人力資源規劃、家政服務等熱門職業(工種)200余個視頻課程,為有需求的培訓機構提供免費線上培訓“店鋪”。開設網絡課堂,將技能培訓(含企業新型學徒制、家服培訓)全部理論課(不低于總課時的30%)納入線上培訓,目前全市已有275所培訓機構開設線上培訓課堂,12.5萬余名勞動者免費參加公益性和政府補貼性線上培訓。
農民工“應走盡走”
返崗復工率接近往年高峰水平
黎勇介紹,根據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全市有返鄉農民工605.8萬人,其中591萬人有再外出務工意愿。截至3月17日,通過“點對點”輸送、公共交通有序運送、鼓勵自駕車出行等方式,已安全組織農民工外出534.8萬人,返崗復工出行率達90.5%(其中,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47.9萬人),接近常年節后返崗出行水平。
“按照目前發展態勢,預計本月內基本能實現有外出意愿的農民工‘應走盡走’。”黎勇說,通過建立由市人力社保局牽頭、7個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市級部門協調機制,統籌推動農民工返崗復工。建立省際勞務協作機制,與四川、貴州、浙江、山東等省簽訂務工人員返崗合作備忘錄,實現健康互認、勞務互助。
通過開展分類精準服務,開發農民工實名制登記二維碼,分類摸清農民工就業意愿。對計劃到市外務工的,協助辦理健康證明等手續,做好行前服務;對市內跨區縣務工的,督促兩地協同做好輸送和接收;對集中來渝返崗的,積極配合輸出地人社部門做好到崗服務。同時,還加強與山東對口地市對接,點對點組織417名貧困勞動力到山東就業。
同時,實施農民工輸送全程安全防護,探索建立了“分組編隊、行前建群、準備物資、出發簽到、途中銜接、抵達對接”六步工作法,通過專車專列包車廂等方式,成規模、成批次組織低風險地區農民工返崗復工,實現從“家門”到“車門”再到“廠門”的無縫銜接。
全力保障企業用工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達99.9%
截至3月17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99.9%(含持續生產),員工返崗率96.3%,幫助加工貿易重點電子企業新招工5.6萬人。
黎勇介紹,在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方面,重慶市人力社保局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圍繞需求供給兩端發力,清底數、強對接、保重點,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全力保障企業用工。
① 建立專員制度,全面摸清企業用工需求。在重點企業設立人社服務專員,實時對接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用工需求,做到企業產能清、員工總數清、缺工人數清、空崗結構清、問題困難清等“五清”,迅速摸清全市規模工業企業141.8萬名員工基本情況,開發就業登記二維碼采集就業意愿信息36.4萬人。
② 加強信息對接,促進用工供需匹配。通過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向全市勞動者精準推送3000余家企業45萬個崗位信息,持續開展“就業服務不打烊,線上招聘不停歇”線上春風行動,收集發布全市企業崗位需求信息38萬個,開展線上就業創業服務活動500余場次,服務15萬余人次。
③ 建立用工保障機制,保障重點企業用工需求。對628家疫情防控、公共事業運行、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企業,建立24小時用工調度保障機制,組織區縣人社部門通過本地挖潛、余缺調劑、組織見習、協調實習生等措施,滿足企業階段性用工需求。
對加工貿易重點電子企業,建立區縣工作督查制、企業24小時接工制、招工日調度制,出臺應急補貼和社會工緊急組織激勵政策。截至3月17日,共調度40個區縣649家重點企業用工情況。
減免單位社會保險費
不會影響參保人員養老待遇
此次階段性減免政策力度大、范圍廣,會不會影響職工個人社會保險待遇發放?對此,黎勇解釋說,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遵循的是權利和義務相對應,繳費與待遇相關聯的原則,個人繳費直接關系到個人的權益,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按照現行規定,單位和職工的個人都要足額繳費,個人權益才能夠完整的記錄。”黎勇說,這次實施階段性的減免企業社會保險單位繳費的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經過慎重考慮、反復測算決定的,對緩解企業經營困難,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幫助企業的同時,文件也特別強調,減免單位繳費部分,只要職工個人足額繳費,就不會減損個人權益,職工的個人待遇就不會受影響。
黎勇表示,文件中也特別要求,企業要履行好代扣代繳職工個人繳費的義務,社保經辦機構要做好權益記錄工作,確保參保人員的社會保險參保權益不受影響。“在此,告知各位參保人員,減免單位社會保險費政策不會影響參保人員的養老待遇,不會減損參保人員個人的社會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