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陳愛玲 趙曉龍)近日,在盤龍街道永興村茶店子滑坡點附近的一間居民房,一個“小箱子”被安裝在有裂縫的墻面上。箱子旁有一根細小的線繩,中煤航測遙感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拉緊線繩對設備進行測試,不遠處的報警器便發出了響亮的警報聲。
該公司項目經理張曉棟向記者介紹,這個“小箱子”其實是墻裂縫監測儀,它是地災智能化監測設備中的一部分。這套設備主要包含地表裂縫監測儀、墻裂縫監測儀、地表傾斜監測儀和報警器,可以24小時不間斷監測地表位移量的變化,并實時將數據傳輸至重慶市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當位移變化量達到預警閾值時,系統將發布報警信息。
據介紹,茶店子滑坡為推移式滑坡,滑坡主要變形表現為滑坡后緣地面拉張裂縫。根據滑坡變形模式和地貌特征,工作人員在滑坡體后緣拉裂縫處安裝了1個地表裂縫監測儀,在坡體中部安裝了1個墻裂縫監測儀,前緣安裝了1個地表傾斜監測儀,在居民區布設智能報警器,當地、墻的變形達到5毫米或斜坡傾斜變形達到3度就能及時發出報警,基本能夠監測到該滑坡的整體變形情況。
茶店子滑坡是我縣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智能化監測預警項目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我縣大力推廣新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的運用,在全縣860處地災隱患點安裝智能化監測設備,采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手段彌補人工監測的不足,由原來的群測群防的“人防”轉變成智能化的技術監測,實現“人防、技防”并重并舉。
縣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凌昌勇介紹,目前我縣已完成481處地災隱患點的智能化監測設備安裝,6月底將全部安裝完成并投入使用,實現監測數據實時傳輸、實時查看、實時分析、實時預警,提升我縣地質災害智能化監測預警能力,為人民群眾生民財產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