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全國各地防汛抗洪的警報聲
不斷拉響
在這場與洪魔的較量中
還有許許多多平凡的“守護者”
也參與了守衛家園的抗洪接力
他們的身份或許顯得平凡
他們的崗位或許不在大堤之上
但是他們的付出
卻同樣重要
洪水中
他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用守望相助的擔當
將更多的人帶出了險境
千萬張截然不同
又如出一轍的面孔
構筑起無形卻最“堅固”的堤壩
地災“哨兵”
別人的床頭放著手機
她的床頭放著鑼和哨子
你的床頭通常會放什么?
書?手機?還是充電器?
侯芳的床頭就比較另類
上面總有一面鑼和一只哨子
身為地災監測員
一到下雨天她絕對睡不踏實
一次巡查監測結束后,侯芳將鑼、哨和卷尺按照自己的習慣放置在床頭的柜子上。
侯芳駐守的不穩定斜坡
關系著上百口人的安危
她心里總惦記著
萬一發生險情時
睜開眼
就能抓起鑼和哨通知村民撤離
對于很多像侯芳一樣的
地災監測員來說
這些細微的工作習慣
早已滲透進了他們的生活
當你在深夜放下手機枕著雨聲入睡時
請珍惜這份簡單的幸福
因為對于一些人來說
你的安眠就是他們心里的美夢
地質災害監測員侯芳對一處農房的墻上裂縫寬度進行測量。
“濕鞋”鎮長
總是出現在離洪水最近的地方
他6天泡壞兩雙鞋
普通人穿壞兩雙運動鞋
需要多長時間?
半年?一年?還是更久?
對一名在搶險救災中
保持“滿格”狀態的基層干部來說
6天就夠了
在重慶黔江區
近40年不遇的洪水襲擊了金溪鎮
鎮長楊勝前
總是出現在離洪水最近的地方
他的一雙腳也幾乎沒離開過水
蹚入沒膝水中
連扶帶抱轉移敬老院老人
帶領干部群眾抓緊排除險情
跳入泥水指揮挖掘機搶挖
小學放學時守在河邊
抱學生過河
趁著河水流速放緩時過河
給對岸的“五保戶”老人送去新棉被
每天一早
他穿著沒干的鞋走上崗位
晚上回來
腳上的鞋比出門時還濕
由于在水中長時間侵泡,楊勝前回到宿舍脫下鞋,十個指甲已經被水泡得發白。
鞋雖然被水泡得沉重
楊勝前的心卻更加踏實了
洪水險情暫時解除
回到家里的楊勝前
只休息了一天就回到一線
出發時
帶上妻子給他新買的一雙運動鞋
這個夏天
無數黨員干部
活躍在抗洪搶險一線
他們扼守的地方
就是堅固的生命防線
他們為什么這么拼?
因為他們相信
只有自己離洪水越近
群眾才能離危險越遠
監測“天眼”
大山深處堅守幾十載
只為搶出這幾小時
洪水來時
提前一分鐘預警和轉移
就有可能挽救無數寶貴的生命
為了搶這一分鐘
有人在大山深處堅守了幾十載
不問山高水長
不問寂寞孤獨
堅守重慶最“老”水文站22年
今年10月就正式退休的劉勁梅
遇上了從事水文工作以來
最大的一次洪水
從4月起劉勁梅和同事們
就開始24小時輪流值班
觀測水位、測流量、測含沙量
是劉勁梅日復一日不斷重復的工作
正在觀測水位的五岔水文站站長劉勁梅。
正是通過如此專注的監測
在綦江流域重慶段
出現超歷史洪水時
重慶市水文監測總站
及時發布了洪水預警
最終搶出了8小時洪峰時間差
幫助當地群眾提前轉移
水文站大多遠離城市
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
需要持之以恒的專注
但正是有這樣堅守著的“哨兵”
才一次次讓我們跑贏了洪水
永遠不要低估自己工作的價值
在重大關頭來臨時
平凡崗位的堅守
會顯露出不平凡的意義
“半天”父親
如果不是這半天假
兒子高考時的唯一要求就要變成遺憾
在和洪水反復較量的當下
許多人都沒有自己的時間
但他們都有著自己特殊的牽掛
作為重慶市綦江區應急局的一名科長
胡光焱在防汛抗洪一線
連續戰斗了半個多月
但他也有自己的牽掛
今年要參加高考的兒子提出
“高考期間想吃家里做的飯”
胡光焱(左三)在抗洪一線熬夜奮戰。
但此刻的綦江
一輪洪峰剛過
又一輪洪峰襲來
胡光焱的妻子也同樣難以抽身
眼看這個簡單的請求也難以滿足
這時單位發出通知
給有子女參加高考的職工
統一放假半天
讓胡光焱終于在高考當天
給兒子做了一段“珍貴”的午飯
下午送走了兒子
胡光焱又回到崗位
投入到新一輪抗洪工作中
在抗洪搶險的一線
跟胡光焱一樣
無數的無名英雄
正不舍晝夜地工作
此刻
他們多想回家看一眼妻兒老母
他們多想吃上一頓家里的飯菜
他們多想抱抱很久沒見的孩子
但此刻
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才是他們心中最大的牽掛
7月1日,重慶綦江境內洪水過境。
汛情就是命令
防汛就是責任
在守望相助的抗洪接力中
最可愛的人就在身邊
我不知道你是誰
我卻知道你為了誰
謝謝你
平凡又偉大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