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難題,云陽縣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讓困難群眾搬新居,不僅要住上新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
后葉鎮距離縣城80多公里,是典型的偏遠鄉鎮。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當地黨委政府首先考慮的是易地扶貧搬遷后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經綜合考慮后,后葉鎮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居民點選在了集鎮所在地的后葉社區4組,這里不但教育、衛生、交通便利,還布局有核桃園、油橄欖園、黃金苗圃園、稻蝦園、水產養殖園等“一帶十園”產業基礎。
“這個安置小區計劃安置群眾84戶383人,其中貧困戶41戶149人,目前已全部搬遷入住。”后葉鎮鎮長黃素明說。
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住鄉愁。走進后葉社區的集中安置點,文化廣場寬闊整潔,庭院內外環境優美,鄉村道路干凈明亮,道路兩旁鮮花盛開,水產養殖魚蝦滿塘,電影院、娛樂場一應俱全。這樣的生活對于剛剛搬進小區的脫貧戶黃厚春來說,那就是小康生活了。
老黃原來住在后葉鎮鳳鳴村,交通不便,生活艱難?!拔也粌H住上了新房子,還有了工作干,減輕了家庭負擔。”黃厚春所說的工作崗位就是村里統一安排的公益性工作崗位,每月工資850元,主要負責集中居民點小區的物業管理。像黃厚春這樣搬遷下來的貧困戶基本上都安排了不同的公益崗位,對于其他的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群眾也能夠就近務工,從而讓搬遷群眾都有事干,有錢掙。
“我們主要根據搬遷戶的家庭情況和勞動力現狀,從產業工人、公益崗位、家政服務等6個渠道引導其充分就業,確保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家庭全就業,無就業能力的家庭社會兜底做保障?!秉S素明介紹。
與后葉鎮易地搬遷居民點不一樣的是,雙土鎮營鶴村集中搬遷居民點就近選擇了村公共服務中心的附近。搬遷到這里的48戶村民不僅家家戶戶都有一塊菜園地,還能享受便利的教育、衛生資源。
“家里小孩讀書不用走那么遠的路了,方便得很!”雙土鎮營鶴村脫貧戶陳紅明告訴記者,除了享受更為方便的生產生活環境,他還能在附近的黃花基地務工,每天車間都需要大量的工人,平時也需要不少工人在基地鋤草、管護、采摘。
目前,云陽縣5726戶搬遷戶中已有2904戶規劃了到戶產業,實現了在家有勞動能力戶產業扶持全覆蓋。同時對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愿的12012人全部實現就業創業,對就業困難的易地扶貧搬遷貧困勞動力587人實行公益性崗位兜底,保證了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愿的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至少有1人實現穩定就業,全面消除了零就業家庭。
(記者 段斯斯 劉太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