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陽縣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著力將柑橘培育成全縣農業主導產業,柑橘種植規模日益壯大,有效促進了群眾致富增收。截至2019年,全縣柑橘種植面積約30.5萬畝,年產量達25萬噸,綜合產值約12億元。云陽柑橘在擴大規模的同時,質量效益也跑出了“加速度”。
高標準建園:每畝平均投入1.4萬元
這段時間,在耀靈鎮柏木村柑橘種植園里,工人們正搶抓秋冬季節植樹造林好時機,熱火朝天地栽植柑橘樹。從空中俯瞰,臺地從河溝邊綿延到山腳下,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從近處細看,栽種的柑橘行行整齊劃一。
“這是全鎮最大的集中連片農田,位于泥溪河河畔,海拔300至450米左右,土壤、氣候都適宜柑橘種植。”耀靈鎮組織委員劉永宏分管農業,對全鎮農業家底十分熟悉。近年來,由于村里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民種地積極性低等諸多原因,田地撂荒十分嚴重。如何讓“撂荒地”成為村民的“聚寶盆”,成為鎮黨委政府亟待破解的重大課題。2020年3月,耀靈鎮招商引進重慶昌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柏木村流轉土地630畝打造高品質柑橘種植園,從而盤活沉睡土地資源,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這些田地大小不一,分散零碎,不適宜農業機械操作。我們第一步進行宜機化改造,確保今后農業機械能夠進到每棵柑橘樹下,除草、運果就十分方便。”在重慶昌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邵年冬看來,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公司為此下足了本錢,高峰時刻每天有13臺挖機同時施工,挖凸填凹,截彎取直,平整出5米、8米、13米等不同規格的臺地,修建起縱橫交錯的機耕便道15公里。“公司支付挖機工人的費用就達200多萬元。雖然初期投入成本大,但是長遠看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人力支出。”
同步跟進的,還有土壤改良。“每層臺地的土壤都施足有機肥和牛糞、菌渣等農家肥,每畝用了2噸以上。”重慶昌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現場管理人員向以祥介紹,實施土壤改良,能夠保持土壤的良好結構,增強土壤肥力,滿足柑橘生長時的各種營養所需。今后,果園還將布局水肥藥一體化灌溉系統,實現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
品種選擇好壞,是影響未來收益的重要因素。結合當地氣候、地理條件和市場預期,公司選定了龍回紅這一優良品種。龍回紅是紐荷爾臍橙芽變新品種,11月中上旬成熟,單果重280~350克,高糖低酸,可溶性固形物為12.2~14.2%,畝產2500~3000千克左右,產量相對紐荷爾臍橙高20~30%。為了盡量提高前期效益,果園采取的是計劃密植,株與株之間距離1.75米。五年以后再進行移栽,保持株距在3.5米左右。截至目前,果園已經栽植柑橘約200畝4萬余株,預計今年12月底前能夠栽植完畢。
初步測算,將土地租金、田地去雜、宜機改造、土壤改良、苗木成本、人力支出等計算在內,這片柑橘園每畝投入約1.4萬元。如此高標準建園,為生產高品質柑橘、獲得高效益回報奠定了堅實基礎。“龍回紅市場均價3至4元每斤,果園全部投產后,年產值能夠達到1500萬元左右。”邵年冬介紹,屆時能夠為村民帶來土地租金、務工收入等收益,帶動當地340戶農戶,32戶貧困戶穩定增收致富。
高水平管護:四年畝產達1000千克
高標準建園是優質高產的基礎,高水平管護則是重中之重。
鳳鳴鎮清江村壹品良園,面積50畝,緊鄰長江,是全縣柑橘高水平管護的示范園。站在果園制高點眺望,累累碩果壓滿枝頭,長江、縣城盡收眼底。建園之初,同樣進行了宜機化改造,采用了壕溝全層改土、深溝寬垅、生態栽培等技術。
果園在管字上可謂下足了功夫。進入園區的車輛和人員,必須接受嚴格的消毒消殺。“無核沃柑容易感染潰瘍病,這樣能防止把病菌帶入園內,防止沃柑潰瘍病的發生。”云陽縣果品產業發展中心高級農藝師黃啟光是果園的指導專家,他介紹,果園致力于打造綠色生態安全的柑橘品牌,潰瘍病發生后即使得到控制,殘留農藥也會對食品安全造成一定影響。因此,預防十分關鍵。
走進果園,工人正推著除草機清理樹下雜草。機器所到之處,雜草碎成一地。“這些草并非一無是處,相反還是寶物。”黃啟光談到,果園實行自然生草栽培,雖然初期的確存在草與果樹爭肥的問題。但長遠看,對保持果園水土、繁衍害蟲天敵、調節果園溫度濕度都有很大好處,還可以就地還田成為綠肥,幫助果樹更好生長。
病蟲害防控方面,果園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盡量少用或者不用化學農藥。園區建立了柑橘病蟲害遠程診斷系統,23個監控攝像頭,4個360度球形攝像頭,全方位、無死角地監測著果園的每個角落。一旦發生病蟲害,專家可以遠程操控“看診”,能夠放大看清葉片的病害變化。目前,果園接入了重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實現了生產全程可追溯。
“同時,果園實行肥水藥一體化精準管理,肥水可以直接施到土下20厘米。這樣避免大水漫灌,省水省肥,又省工省力。”黃啟光介紹,肥水藥一體化可以促進柑橘樹生長快、產量高、品質好。
高水平管護效果顯著,從2016年建園至今,果園實現了“第1年建園、第2年定植、第3年撫育、第4年投產”的目標,今年果園每畝產量能達1000千克,盛產期畝產有望達4000~6000千克。
根據果園的銷售定位,生產的無核沃柑主要面向高端市場。目前已經接到部分訂單,均價24元每千克。由于無核沃柑具備高糖多汁、果肉脆嫩、食用方便等諸多優點,其市場潛力巨大。“北京的無核沃柑39.6元每千克,我們在鋪市場階段,價格保守估計不低于16元每千克。”壹品良園果園負責人介紹。
高力度推動:三年計劃翻一番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如果說上述兩個果園尚屬個案,那么2019年底《云陽縣柑橘產業三年倍增計劃》的出臺,則力爭使全縣每個柑橘園區都能走上高質高效發展之路。
《云陽縣柑橘產業三年倍增計劃》提出,計劃通過三年努力,采取加強管護、品牌營銷、利益聯結、融合發展等措施,到2022年,實現柑橘產業畝產翻一番、產值翻一番、果農收益翻一番的目標。
資金支持上,明確新建柑橘標準化種植園(含兩年管護),每畝補助2200元。低產低效柑橘園提質增效,進行高接換種、補植補造、施肥改土、整形修剪、防病治蟲、開挖水溝等綜合性改造,每畝補助850元。
品牌打造上,將全縣“中熟”紐荷爾臍橙,“晚熟”倫晚臍橙、紅肉臍橙三大品種實行統一品牌,稱“云陽紅橙”,并按照三大品種生產技術要求,統一制定集育苗、栽植、管護、采摘、分選、保鮮等于一體的技術標準,統一設計包裝形象和規格。
標準園區建設上,按“技術高端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管理規范化、產業生態化”要求,加強果園標準化建設,實現“有市場主體、有利益聯結、有技術支撐、有良好效益、有服務體系”目標。到2022年,完成“低質、低產、低效”柑橘改造60000畝以上,規模經營達85%以上。
組織化程度提升上,到2022年,全縣培育10000個10畝以上的專業戶、1000個5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或家庭農場、100個500畝以上的專業合作組織、20個1000畝以上的農業企業。培育市場經紀人200名、職業農民20000名。
同時,構建技術推廣體系、質量安全體系、技術培訓體系、市場營銷體系、行業監管體系等五大體系,確保全縣柑橘產品質量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
(記者 趙曉龍 張詩怡)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