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能升級大發展,篤行不怠在行動。今年以來,縣民政局強優勢補短板、夯基礎重改革,聚焦“一老一小”群體,強化養老服務供給,以“六大保護”統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不斷健全完善我縣基本民生保障體系、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基本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提檔升級,全力推動民政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織牢織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網
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老一小”是關系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民生問題。多年來,我縣養老機構數量小、布局散,農村兒童關愛保護薄弱等,是全縣“一老一小”關愛服務工作中亟需解決的痛點。
縣民政局以養老服務全覆蓋建設為契機,全面提能升級農村敬老院。有機融合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新建、改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形成以“專業養老機構為龍頭、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為核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為支點”的養老服務新格局。
泥溪鎮養老服務中心主體工程和室內裝修基本完工,預計今年9月底建成投用,可為轄區2000余名空巢、獨居、高齡、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康復、長期照護等一站式養老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養老服務的需求。
截至目前,全縣有養老服務機構74家,建成投用4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27個鄉鎮養老服務中心,93家社區養老服務站,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96.93%。
縣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趙彥軍表示,今年要建成11個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實現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要完成云陽縣老年養護院一期主體工程的30%,啟動第二老養護院的建設,完成愛心老年養護院的主體工程并完成裝修。
日前,一堂以“愛護我們的身體——預防性侵害教育”為主題的安全教育講座在泥溪小學兒童關愛服務中心開講。授課教師從具體案例出發,圍繞預防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中應當如何做、怎樣增強防范能力、提高未成年人對性侵害的警惕性等方面作了詳細講解。
“泥溪小學90%以上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這些學生在課后會分批次安排到兒童關愛服務中心,利用大力神燈和家長進行面對面交流、親情聊天以及輔導作業,閱讀書籍等。”泥溪小學德育處主任姜學春說。
為更好地保護農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今年,縣民政局在泥溪鎮探索建立“黨建+陣地+機制+服務”農村未成年人保護模式。泥溪小學作為全縣首個兒童關愛服務中心,目前正積極探索兒童和父母、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的關愛服務體系,縣民政局將以點促面,全面提升全縣未成年人關愛服務水平。
縣民政局社會事務和兒童福利科科長楊果蕊表示,今年,他們將把試點工作擴點擴面,同步在新津鄉試點將三位一體保護模式,升級為現在的四位一體保護模式,建立紅黃藍三色困境兒童保護機制,開展監護指導、心理健康服務等“N重”服務,全面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實現村社區事務公平公正公開
保障村民合法權益
為不斷激發村社區居民在基層治理機制中的內驅動力。近年來,縣民政局堅持黨建引領,以完善自治機制為抓手,堅持村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群眾自己說了算的原則,實現了村社區事務公平公正公開,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權益。
在雙土鎮營鶴村,15位村民正在召開該村的產業發展議事會。近年來,營鶴村通過修訂村規民約,成立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極大地提高了基層自治水平。
近年來,營鶴村通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協商發展稻米、黃花產業、開設加工廠和經營工程等項目,村集體經濟得到穩步增長,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00余萬元,純收益12.3萬元。
雙土鎮營鶴村黨支部書記曾佳介紹,近年來,通過完善監事會、理事會等制度,邀請廣大村民共同修訂了營鶴村的村規民約,讓做事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讓每一位村民都有參與進來。
今年以來,縣民政局通過健全村(居)民自治制度,拓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渠道,讓村居民享有知情權、參與權,逐步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文明新風尚。
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年來,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縣民政局全面聚焦低收入人群,建立“8+1”社會救助體系,構建覆蓋縣鄉村三級協同辦理平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青龍街道社會救助服務窗口是縣民政局首個試點窗口,困難群眾可在這里申請社會救助事項,工作人員根據他們提出的各類救助需求進行綜合評估,提出綜合實施救助措施意見,并按職責分工及時辦理或轉請縣級相關職能部門辦理。
一大早,市民彭會芳便來到青龍街道社會救助服務窗口申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原來,彭會芳的愛人患有重病已花光家里所有積蓄。她又因在家照顧愛人無法外出務工,造成了如今家庭經濟收入中斷的困境。
“以前辦理低保要先去街道再到社區再回街道,比較浪費時間,現在申請低保只需要在一個窗口辦理,十幾分鐘就辦好了。”彭會芳介紹。
目前,全縣已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與其他保障制度相銜接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月均救助6萬余名困難群眾、發放各類救助金3000余萬元,確保困難群眾穩定實現“兩不愁”。縣民政局充分統籌救助資源,圍繞構建大救助格局的總體思路,以“互聯網+大數據”為手段,建成“縱向”貫通縣、鄉、村三級,“橫向”銜接6個救助部門。立體覆蓋的“T”字型連接網絡,涵蓋民政、醫療、教育、住建、就業、應急等單位的8項救助幫扶事項,抓實抓好協同辦理提能升級。
今年,縣民政局在全縣42個鄉鎮街道設立社會救助服務窗口的基礎上,增設478個村社區社會救助服務窗口,并通過線上+線下主動發現,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直接體現黨和政府“保民生、解民憂、促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縣民政局將牢固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不斷補齊短板、創新思路舉措,持續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更有質感。
下一步,縣民政局將著力解決養老和未成年保護工作,建一流養老設施,做實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以及爭創未成年人保護示范縣,強化社會救助職能,健全五社聯動社區治理新機制,進一步強化基層治理,推進全縣民政事業大發展。(記者 譚啟云 汪婷婷 姜涵玲)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