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陽鎮是我縣水稻種植大鎮,素有“北部糧倉”之稱。為進一步推進水稻生產提質增效,今年以來,路陽鎮以農田整治、“水稻+”、多元化營銷模式為重要抓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奮力譜寫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實施農田整治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農忙時節,在路陽鎮稻魚綜合種養基地,農戶們擼起袖子,赤著雙腳,分工協作,運苗、拋秧、栽插,一片繁忙景象?!安逖碇昃嗪托芯嘈柙?0公分左右,我們每人一天能插秧約1畝。近幾年村里通過稻田‘小改大’,大多數的田能夠實施田間機械化作業,省時省力?!甭逢栨偽奈浯遛r戶王方亮說。
在路陽鎮中和村撂荒地復耕補助項目現場,一臺大型挖機在田間來回行駛作業,“喚醒”沉睡的土地,一片片肥沃的褐色新土露出地面。重慶興勇飼料加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戴路介紹,公司在中和村流轉撂荒地150畝,對其復耕復種,種植玉米、大豆,將大豆和玉米的秸稈加工成青儲、黃儲,用于當地的養牛場,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路陽鎮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農業企業,建成千畝糧油示范片,預計今年示范片水稻總產量將達到500至600噸?!肮九c當地專業合作社合作,通過流轉土地,打破田埂邊界,對田塊進行集中連片整治,以便于實施田間機械化作業,降低種植成本,提升經濟效益。”千畝糧油示范片項目負責人王建祥說。
今年路陽鎮以實施撂荒地復耕補助項目為依托,全鎮將實現撂荒地復耕復種400余畝,同時通過農業龍頭企業實現農田集約化管理,助力水稻增產增收。
探索“水稻+”綜合種養模式
打造水稻農旅融合產業園
路陽鎮平均海拔700米,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適宜水稻生長。水稻產業歷來是路陽鎮的主導產業,但也存在著一產向后延伸不充分、二產連兩頭不緊密、三產發育不足、產業融合層次低等問題。
今年以來,路陽鎮率先在全縣探索“水稻+”產業發展模式,通過綜合種養,延伸鏈條深化加工產業,扮靚田園促進農旅融合等方式,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在路陽鎮文武村稻田邊,村民正將拉來的鯽魚小心翼翼地放到稻田一隅的小塘里。云路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愛明介紹,文武村留守老人多,且多采用傳統耕作模式。今年,他流轉了500畝土地,專門用于機械化種植水稻,同時引進“魚稻共生”項目,每畝可增收3000至5000元。后續還將準備以“魚稻共生”產業帶動路陽觀光旅游,通過插秧體驗、抓魚節等項目來增加收入。
而在路陽鎮中和村重慶阿莫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稻蝦綜合種養基地,工人們正在取蝦、選蝦、打包小龍蝦?;卣嫉?50畝,采取稻蝦綜合種養模式成功實現一田兩種,農田效益倍增。公司大力發展小龍蝦精深加工、特色農旅休閑觀光等,使生態農業成為助農增收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在重慶渝米渝香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大米加工廠內,金黃的稻谷在機器中不停翻轉,經過初篩、谷糙分離、色選等多道工序后,一粒粒雪白飽滿、晶瑩剔透的路陽大米被打包裝袋。當客戶下訂單后,工廠根據客戶需求采用不同品種的稻谷進行加工,實現精細化發展,促進產業升級。
據了解,路陽鎮農業企業通過選定優質高產水稻品種,探索稻蝦、稻魚等“水稻+”綜合種養模式,增加稻田效益,同時打造水稻產業園,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發展多元化營銷模式滿足市場個性化需求
實現產業興旺,不僅需要生產出來,關鍵的是要銷售出去。優化營銷模式,是農產品走出去、賣得好的重要途徑。今年,路陽鎮在拓寬銷售渠道、品牌打造等方面實現新突破,發展多元化營銷模式,采取社區新零售、線上線下互動、個性化定制等多個渠道來打破傳統銷售模式,有效滿足市場需求。
傳統大米經過多環節加工,過度拋光打磨,導致大米營養流失。路陽鎮通過投放智能鮮米機,探索從傳統銷售向智能銷售轉型,同時加大品牌創建投入,積極申報路陽大米地理標志性商標。
今年以來,路陽鎮緊扣綠色發展定位,念好水稻經,做實“米”字文章,狠抓糧食生產。一手抓耕地保護,嚴禁耕地非農化、耕地非糧化,一手筑牢“米袋子”,著力推動水稻產業規?;?、機械化、社會化、品牌化,全力打造路陽大米品牌,水稻產業綜合效益不斷提升。
路陽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鎮將以做響“路陽大米”品牌為切入點,深度挖掘“水稻+”發展模式,立足路陽優勢,暢通農業產業全產業鏈條,打造路陽大米、路陽稻花魚、路陽稻蝦等特色品牌,形成品牌集聚效應;大力推動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探索推行訂單農業,走深走實農業產業發展集約化、標準化、市場化路徑,圍繞建設云陽“西北現代化農業標桿地”目標,添措施、鍛長板,推動農業產業提能升級。
記者 譚啟云 汪婷婷 王新莒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