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為充分展示云陽縣“三農”工作及鄉村振興工作整體成效,深度挖掘基層鄉村振興示范典型案例經驗和有效舉措,在云陽縣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羅福生的帶領下,2022重慶市鄉村振興主題宣傳展示活動組委會來到云陽縣鳳鳴鎮,實地感受田園夢鄉的美麗風光,以及當地鄉村振興取得的豐碩成果。
“有鳳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鳳鳴鎮,因鳳凰鳴高岡的傳說而得名。近年來,云陽縣鳳鳴鎮打響“田園夢鄉,鳳鳴高岡”宣傳口號,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按照“產業融合化、園區景區化、鄉村旅游化”的思路,突出糧油、蠶桑兩大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形成集康養旅游、科普教育、綜合加工、文化體驗、生態循環農業于一體的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
在花千谷玻璃觀景臺上,有山有水有人家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層巒疊嶂之間,果蔬、桑田綠意盎然,一條條白色的小道蜿蜒在山間,串聯起每一戶人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為鳳鳴鎮帶來了蓬勃生機。
“這一片都是我們今年才結束宜機化改造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基本上實現全機械化,是我們鳳鳴鎮初步探索在山地丘陵地區進行糧油種植的成果。”鳳鳴鎮副鎮長譚曉麗指著遠方的玉米地介紹道,鳳鳴鎮正在積極爭取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宜機化改造和國土整治。
據了解,截至2021年底,園區內桑園種植面積達1萬畝,糧油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實現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達2億元,其中糧油及蠶桑產業產值達7000萬元。作為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另一主導產業,蠶桑產業同樣有著可喜收獲。在四周樹齡都在35年以上的古桑大道上,可以看見漫山遍野的桑樹,而在這之間,坐落著蠶桑養殖基地。3500平方米的基地集蠶桑生產、加工、蠶桑文化展示展銷于一體,目前已實現桑蠶飼養從小蠶到大蠶及上架全程智能化,通過智能化養殖方式,實現蠶桑產業的“四化”(養殖智能化、產能最大化、質量最優化、成本最低化),最終將建成集智能養蠶、蠶繭烘炕加工、蠶桑歷史文化展覽等于一體的蠶桑科普基地。
在馬軒村多集合葡萄園內,大棚里的葡萄枝上掛滿了一串串葡萄,四處都是沁人心脾的果香。據介紹,園內有陽光玫瑰、醉金香、浪漫紅顏等多個品種,全部采用水肥一體化設施和避雨栽培技術,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部分陽光玫瑰還采用限根栽培技術,提升品質與外觀。葡萄每畝產值達到1萬元以上,產業園常年可解決15人以上務工,務工收入人均在2萬元以上,產品不僅銷往重慶市區、萬州和云陽本地,還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受到顧客一致好評。除了葡萄,園區內還有李子、桃子、藍莓、桑椹等眾多采摘園,一年四季,鳳鳴鎮內都是瓜果飄香。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