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奔赴高質量發展的星辰大海
——寫在“央地攜手合作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共建現代化新重慶座談會”召開之際
航天科技、中國石化、國家電網、中國三峽集團、中國電信、中鋁集團、中國建材、中國鐵建、中交集團……這些聲名遠播的企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叫“央企”。
他們制造大國重器,不僅是中國經濟的“頂梁柱”“壓艙石”,也是地方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主力軍”“領頭羊”。以重慶為例,目前,中央在渝規上企業已多達416家,廣泛分布于國民經濟一二三產業的各個領域,對重慶城市建設、產業提升和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等,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3月14日,國務院國資委與重慶市政府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共同舉辦“央地攜手合作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 共建現代化新重慶座談會”。
央地合作譜新章,攜手并進正起航。央企和重慶正一起奔赴高質量發展的星辰大海!
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
2月27日,隨著軌道交通5號線北延伸段工程正式通車投入初期運營,重慶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實現500公里大跨越,運營線路總計達到12條,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網絡。
縱觀重慶軌道交通建設史,一家央企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從重慶第一條軌道交通(2號線)、第一條地鐵(1號線),到國內首批采用PPP模式集投資、建設、自主運營的重慶軌道交通18號線,再到國內首條采用雙流制As車輛運行的市郊鐵路跳磴至江津線,這家央企,累計承攬了重慶軌道交通近百個合同段,其旗下以多種模式參與重慶軌道工程施工的下屬單位,多達16個。
這家央企,就是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鐵建。它是迄今為止重慶軌道交通投資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參建單位。
軌道交通二號線渝中區佛圖關段,單軌列車行駛在花海,猶如開往春天的列車。軌道二號線是重慶第一條軌道交通,由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特約攝影 王正坤/視覺重慶
說起中國鐵建與重慶城市建設之間的關系,可謂源遠流長、親密無間。早在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的建設中,中國鐵建前身——鐵道兵就與重慶結下不解之緣。如今,中國鐵建參建的襄渝、渝懷、遂渝、宜萬、渝利、蘭渝、川渝等干線鐵路,形成了重慶的外部大通道,參建的成渝高鐵、渝萬高鐵、渝貴鐵路等項目,引領重慶進入高鐵時代。這家央企旗下的中鐵建重慶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參建的重慶梁平至四川開江的高速公路,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以來,川渝兩地首次聯合開工的省際高速公路,標志著兩地交通協同聯動進入了新階段。
在重慶城市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的央企,又何止中國鐵建。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在渝參建了10條軌道交通線路,總里程達197公里,占重慶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約40%。今年3月1日,這家央企又與重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積極參與萬州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中交一公局集團,目前已在渝建設的高速公路項目達到10條,總投資額達600多億元。這家央企正在加快推進銅安、江瀘北線兩條高速公路,計劃年內建成通車,將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再添兩條省際新通道;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重慶果園港綜合物流基地項目,將為重慶再添一座擁有水鐵公多式聯運“集散地功能”的綜合物流園,及大宗商品交易的期貨/現貨交割倉庫集群。
除了對內對外交通,央企還廣泛參與重慶的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位于南川區的中石化重慶頁巖氣有限公司,累計完成上百億元投資,目前頁巖氣年產能達30億立方米。今年,這家央企將新增投資26億元,新增頁巖氣年產能5億立方米。由中電建水電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云陽建全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成后,將為重慶提供1200兆瓦的調節電源。
產業培育的“頂梁柱”
按照重慶近日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以衛星互聯網為引領的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到2030年,重慶將建成衛星互聯網綜合應用示范區,形成千億級空天信息產業集群。
航空航天產業“橫空出世”,劍指千億規模。重慶的底氣,一定程度上源自央企在重慶的布局——
2018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的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攜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系統項目(鴻雁星座),落戶重慶兩江新區,打造全球總部。
2021年12月,中國星網網絡應用有限公司和重慶星網網絡系統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重慶兩江新區揭牌。它們都是中國星網集團的應用平臺——前者承擔衛星互聯網應用產業發展任務,與重慶共同構建衛星互聯網產業體系;后者則致力于衛星互聯網地面系統建設及運行維護、仿真系統建設。
2023年2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空間電磁頻譜研究院及低軌衛星星座產業化項目,簽約落戶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
在此之前,另一家在渝央企——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已經為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積淀了頗為雄厚的硬件儲備。2019年,這家央企旗下的中國鋁業集團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先后為“神舟”系列飛船、“嫦娥”系列衛星、“長征”系列火箭、“天宮”系列目標飛行器、“東風”系列導彈、“天問”探測器、運20大型運輸機、C919國產大飛機等國家重點工程提供了大量關鍵高精尖鋁合金材料,產品還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銷規模居全國第一、全球第三。
航空航天產業,只是央地合作推動重慶工業經濟提檔升級的最新力作。在重慶優勢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中,央企一直扮演著“頂梁柱”角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央企充分釋放“能量”,川渝攜手打造的3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如今都已初具規模。
以汽車產業集群為例。隸屬于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的重慶長安汽車,如今已形成“六國十地”全球協同研發格局,擁有來自全球24個國家的上萬名工程技術人員,近年來在數字化智能化及新能源領域投入百億元,通過數字化變革不斷引領產品邁向中高端,成為重慶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典范。
2022年,長安汽車銷量234.6萬輛。其中,長安自主品牌海外銷量同比增加48.83%,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加150.06%。按照規劃,到2025年,長安汽車總銷量將達到400萬輛。
長安汽車重慶兩江工廠焊接二車間,工人在裝配線安裝引擎蓋等。長安汽車隸屬于央企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是中國第一汽車自主品牌,2022年奪得自主品牌銷冠。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在川渝汽車產業集群中,還有一支央企“勁旅”——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旗下的中國汽研。后者是我國汽車行業國家級科技創新和公共技術服務機構,汽車測試評價及質量監督檢驗技術服務的主要提供商,是我國汽車技術服務領域的權威。
再來看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隸屬于中國中車集團的重慶中車長客軌道車輛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城軌車輛檢修運維制造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單軌車輛研發制造基地。
2023年2月10日,重慶中車長客軌道車輛有限公司,國內首列多適應性中運量單軌系統車輛行駛在試驗線路上。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屢屢創下“中國第一”——2017年推出的全球風輪直徑最大H171-5MW下線,創造了三類風區海上機組年等效滿發3957小時紀錄。2022年,該公司研發出國內首臺按深遠海條件進行設計、工程實施及測試驗證的海上浮式風電裝備——“扶搖號”。同年,H260-18MW海上風電機組成功下線,再次刷新了風輪直徑最大、單機功率最大的全球紀錄。
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重慶總裝廠,員工正忙著裝配風電機組。中國海裝是中國風電整機廠商前五強、全球陸上風電整機廠商前十強。“扶搖號”海上浮式風電機組填補了我國深遠海浮式風電裝備空白。目前,重慶已形成以中國海裝為龍頭企業、帶動80多家配套企業、年產值達500億元的風電產業集群。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出謀劃策的“顧問團”
作為老工業城市,“工業銹帶”如何才能變為“生活秀帶”?目前,大渡口區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經驗,被國家發改委向全國推廣。
促成這一地方經驗向全國推廣的,是一家央企——中咨工程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又稱中咨西南。
“在接受委托后,我們對大渡口城市轉型發展的既有做法進行了全面梳理,并對標對表國際國內先進城市,提出了新的改進意見?!敝凶晌髂峡偨浝砝畛f,以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為切入點,引領帶動城市更新改造,繁榮新業態新模式、拓展文化生活新空間、塑造城市文明新形象,大渡口一舉進入國家發改委名單,也是此次入圍的唯一西南城市。
這不是中咨西南第一次為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提建議、出主意。去年,這家央企給綦江采煤沉陷區的發展提出建議,并啟動了綜合治理及綠色產業轉型EOD項目。后者以生態環境為導向的開發模式,讓治理和開發并行,將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礦區生態保護修復、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綠色產業發展四位一體融合發展。如今,綦江南部因采煤沉陷影響的打通、趕水等鄉鎮,在環境治理、產業替代等諸多方面,均有了不小的提升。
助力重慶培育現代服務業,像中咨西南這樣的央企,還有不少。
現代服務業主要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的服務產業。其中,信息網絡是現代服務業的硬件基礎。為重慶打造高速、全覆蓋的信息網絡,由電信、移動、聯通等央企擔綱主力的運營商,功勞不小。
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電信已在渝累計投資100億元建設千兆城市,千兆端口覆蓋1000萬戶;開展國家區域信息通信樞紐建設,其中,新型城域網出口帶寬達到15T,一級干線達到2100余皮長公里、二級干線達到7900余皮長公里;在算力體系建設方面累計投資超20億元,具備1.3萬個數據中心機柜和10萬臺服務器能力。
南岸茶園,中國信通院西部分院技術人員正在進行5G天線信號數據測試。特約攝影 鐘志兵/視覺重慶
聯通則是在5G基站方面開展了大刀闊斧的建設。2019年以來,這家央企累計在渝投入108億元,建成了3.2萬座5G站點。如今,聯通5G網絡已實現重慶市區、縣城等城區的良好覆蓋,完成地鐵、高鐵等重要交通線的重點覆蓋,逐步向鄉鎮、農村區域延伸。
進一步完善信息網絡,運營商還有更大的動作。中國移動重慶公司董事長夏泳透露,為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經濟中心,他們將重點從加快新基建、開展數字創新、推動產業數字化等方面助力川渝兩地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今年,中國移動將在重慶實現5G網絡覆蓋70%以上的行政村以及100%的鄉鎮以上區域,為重慶打造1000個高品質千兆示范小區。
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中國移動重慶公司工作人員正在介紹5G車路協同時空信息平臺,上面顯示著無人駕駛車的多種信息。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通過信息網絡技術支撐服務業發展,關鍵在應用。中國五礦旗下智能化信息化業務板塊引領企業——中冶賽迪信息技術(重慶)有限公司,可謂“龍頭中的龍頭”。
這家重慶地區規模最大的軟件企業,業務范圍早已超越了單一產品的研發,而是以“產業發展+數字平臺”為引領,在重慶打造了一系列數字化、智能化標桿項目,構筑起全國產化的“云—算—網—邊—端”AI落地應用架構解決方案,助力培育產業生態。目前,這家央企正圍繞“創新鏈—孵化鏈—供應鏈—產業鏈”四鏈開展行動,力爭用10年時間在西南地區打造出世界級的數字產業集群。
中冶賽迪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的重慶龍興足球場。中冶賽迪技術實力雄厚,完成了多項國家重點工程設計和科研課題。(受訪者供圖)
新時代新征程,央地合作進入新階段。讓我們攜手共進、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協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共同構筑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央地合作新樣板。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