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重慶·云陽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論壇暨云陽縣第十五屆巴陽枇杷節開幕式在巴陽鎮巴陽村舉行。業內專家、教授齊聚一堂為云陽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把脈問診”,為云陽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增美貢獻寶貴智慧。
長江之濱的巴陽鎮是遠近聞名的水果特色鎮。全鎮種植枇杷一萬余畝,被譽為“枇杷之鄉”。近年來“巴陽枇杷”已步入快速發展期,呈現出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組織化的良好發展局面,品類齊全多樣,有紅肉型的“大五星”“ 解放鐘”、白肉型的“華白1號”“ 貴妃”“冠玉”等等。
當天的開幕式上,重慶市農業農村委頒發了巴陽枇杷“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證書;重慶農高集團與重慶市政府外事辦簽訂協議,確定巴陽枇杷等“天生云陽”系列農產品作為重慶官方指定外事活動禮品;云陽縣農業農村委還與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簽訂巴陽——人和田園綜合體市級農業科技園區項目協議。
“黃金果”如何幫助當地農戶持續增收?云陽縣巴陽鎮的果農王乾富頗有話語權。
“我家種了200多棵枇杷樹,每年能有3萬多的純收入。”王乾富與枇杷打交道已有20多年了,他告訴記者,隨著果品質量一年比一年好,當地的枇杷不僅賣得起價,得益于電商平臺等助力,枇杷更是不愁賣,真正成了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的“黃金果”。
當天下午舉行的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針對如何做好新時期“三農”工作作了專題報告。他認為,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新時期“三農”工作。鄉村振興要特別關注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要推進有機農業,堅持立體循環的綠色生產方式。
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肖亞成認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證。要振興產業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動能,要夯實糧食產業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要融合三產拓展鄉村經濟發展空間,要完善政策舉措優化鄉村產業發展環境。
四川省農科院園藝所黨委書記江國良針對四川枇杷產業發展作了全面解讀,并結合實踐深刻地講解了枇杷種植和管理等技術,為云陽枇杷產業發展提供了真知灼見。他說,云陽生態環境很好,非常適合枇杷種植。要不斷提升技術、改良品種,讓枇杷種植持續帶動農民致富增收,讓枇杷經濟成為云陽帶動鄉村旅游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重慶市農科院信息所所長歐毅結合實際案例,通過現場連線示范,生動地展現了農業精準遙感在山地智慧果園的應用實踐,為農業生產插上了智慧的翅膀。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教授陳新力從發展歷程、申報與立項、發展誤區三個方面詳細講解了如何建設田園綜合體……他們圍繞論壇主題,結合自身實踐,從不同角度為云陽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奉上了真知灼見。
上游新聞記者 劉翰書 圖由云陽縣委宣傳部提供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