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仙子”的嬢嬢
作 者:桑坪鎮 劉子逸
指導老師:邢娜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時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產業,加快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特色產業,是實現地區愿景的不竭動能,更是助燃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強大引擎。桑坪鎮以云陽縣建設山區庫區強縣富民現代化示范縣“14445”工作思路為導向,深耕生態產業“資源田”“稟賦田”,找準符合鎮情的強村富民新路子,竹蓀產業正是桑坪鎮產業規劃中的“先手棋”。
一到夏天,桑坪社區竹蓀基地的培養架上,被稱為“雪裙仙子”的竹蓀隨風輕輕搖曳,如同起舞一般。這樣的喜人景象,正是故事的主人公——毛鳳玲用汗水澆灌出的成果。
如果要講一個收獲的故事,那就要從播種開始。2022年,桑坪社區被選為竹蓀種植“試點站”,帶領老百姓種好竹蓀的任務交到了副支部書記毛鳳玲的手上。扎根基層二十多年,她深知這份使命既是認可也是責任。竹蓀產業是關乎全鎮經濟的發展大計,也是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的關鍵一招,農村富不富、要看黨支部,自己作為副支書,這種時候必須要帶好頭打好樣。
正好這時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的專家團隊來到鎮上指導食用菌產業發展,帶來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四十多歲的毛鳳玲抓住機會成了專家身邊的“跟屁蟲”,白天她將所見所聞做好筆記,到了晚上再把其中的知識點慢慢吸收消化。等到院方的專家離開后,本地就又多了一位種竹蓀的“土專家”。2023年,高標準竹蓀種植基地在桑坪社區落成,毛鳳玲每天忙完社區事務后還得去基地管護菌苗。竹蓀對環境要求極為苛刻,為保障菌苗健康生長,毛鳳玲得定期更換基土,一個培養架就要忙活好久,整個基地全弄完,連著幾天她都全身無力、腳酸手軟。到了收獲時節,后續的采摘、干制、裝袋和售賣,也是她一手負責。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批收獲的竹蓀在市場上廣受歡迎,熱銷了10多萬元,拿到分紅的群眾都笑開了花。收獲的成果勝過千言萬語,成功打消了周圍百姓心中的疑慮,不少人專程上門取經,摩拳擦掌預備起了來年的竹蓀種植。后來回訪的專家團隊也表示,竹蓀試點種植在桑坪取得了喜人的成果,這是我們在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又一個優秀案例。
為了收集信息,我也常去拜訪社區了解竹蓀生長情況。有時看著這位被周邊群眾親切地稱為“毛嬢嬢”的社區干部忙活的身影,我總是在想,農村產業想發展,這些腳踏實地的基層黨員干部正是我們最大的仰仗和底氣,他們矜矜業業服務基層、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用行動詮釋黨的干部最樸素的初心,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所以才信任他們,依賴著他們。正是無數個這樣的優秀基層黨員干部,他們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中用汗水和心血繪成了一幅又一幅秀美的山村產業畫卷,帶領著群眾一步步將強村富民的遠景變為現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重慶時曾囑托道,抓牢抓實糧食生產,依山就勢發展生態特色農業。在剛剛過去的市委六屆五中全會上,市委明確表示,重慶要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全縣鄉村振興步伐更加穩健、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速的今天,桑坪的竹蓀產業正是其中的一個縮影。更多像毛鳳玲這樣的小小浪花,一朵接著一朵,匯成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云陽的澎湃浪潮。放眼全縣,各個鄉鎮都在奮力開辟新賽道向前奔跑,大陽米、龍角魚、三峽紅橙……一個個鮮明的產業品牌,成為了云陽繪就的新時代巴渝和美鄉村新圖景的最好注解。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