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不住了!
日前,傳來喜訊
云陽
這座歷史悠久、自然風光旖旎的城市
成功入選2024年世界地質公園候選地
也是中國唯一入選的
千年古剎——張飛廟
作為云陽地質公園人文景觀
因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獨特的民俗文化
被譽為“巴蜀勝境,文藻勝地”
張飛廟始建于三國時期蜀漢末年
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
是三峽庫區內
重慶市唯一全淹全遷的重點風景名勝古跡
為何要如此費力將整座廟宇搬遷?
我們走進張飛廟
一探究竟!
2003年
張飛廟搬遷至盤龍街道龍安社區
地處長江南岸,屬于云陽地質公園所在區域
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
建筑地基相當牢固
整體建立在沙溪廟組石英砂巖上
內部一些建筑材料也選用 了這類堅固的巖石
主要建筑由正殿、旁殿、結義樓、望云軒
助風閣、得月亭、杜鵑亭組成
前五座建筑為紀念武將張飛而建
后兩座為紀念文人杜甫客居于此
是難得的文武合廟
現在映入眼簾的是山門
因張飛廟屹立在臨江石崖之上
坐南朝北,東面和北面是懸崖峭壁
無法設門,只能以曲折石梯引人登臨
廟內建筑為唐宋明清遺跡
布局嚴謹、造型雄奇、廊接殿通、高低錯落
集歷代建筑之精粹
既有北方建筑雄奇的氣度
又有南方建筑俊秀的質韻
更有園林點染、竹木掩映、曲徑通幽
充分展示了川東地區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藝
踏上陡峭的臺階走上二樓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雕塑面江而立
率先映入眼簾
三人神態栩栩如生,背后桃花掩映
給人意氣風發之感覺
張飛廟能夠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名勝古跡
除了其建筑奇特
還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從古至今,歷代名流學者往返張飛廟不絕
不僅留下了許多詩詞歌賦
更留下眾多書畫、碑刻珍品
廟內珍藏有漢唐至近代的
近600幅字畫、石刻、木刻、木雕作品
規模和典范性在巴蜀境內首屈一指
早有“張祠金石,甲于蜀東”之贊
其中最具典型的文物便是“三絕碑”
“三絕碑”指的是廟內現藏的《前后出師表》石刻
其內容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所著
由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手書
清末著名雕刻師何今雨
耗時540多個日夜精鐫細刻而成
這也是何今雨生前最后一件作品
因此
有“文章絕世、書畫絕世、雕刻絕世”的“三絕”之盛譽
張飛廟歷經歲月洗禮和時代變遷
廟內的一磚一瓦都飽含著云陽人民的深厚感情
因此
在搬遷時,工作人員對一磚一瓦都進行編號
確保“原汁原味”
這既體現了文物工作者的心血
也體現了政府對三國文化的重視與傳承
為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增添了人文情懷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張飛廟的文化
景區內設置有標識系統
掃描二維碼就可看到云陽地質公園簡介
導覽圖及張飛廟導覽圖
且不管身處何地
都能看到景區每個點的介紹
順著脈絡全面、深入了解三國文化
景區還積極配合學生研學旅行
開發特色研學課程“杜甫的扇子”“千年文字”等
并在傳統節日舉辦三國文化巡游
展現三國文化之美
景區還將招募志愿者服務隊
開展志愿講解員、文物保護隊等志愿活動
并利用文化宣講隊
在全國各地進行三國文化的宣講和推廣
打響名聲
讓三國文化走出去,更多的游客走進來
記者 曾麒麟 洪琳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