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地質公園
包括我縣境內江南片區
13個鄉鎮(街道)全域
及長江以北的環湖綠道
龍脊嶺公園、磐石城
和該范圍內的長江水域
總面積為1124.05平方公里
那么你們知道是哪13個鄉鎮(街道)嗎?
小編帶你們了解
“身處”云陽地質公園內的鄉鎮(街道)
第四站我們走進
寶坪鎮、耀靈鎮、普安鄉、外郎鄉
寶坪鎮
寶坪鎮是“江南片區融合發展”“南部文旅融合發展增長極”“鳳鳴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唯一節點鄉鎮。全鎮幅員面積117.32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呈“三山夾兩溝環兩河”特點,土地肥沃,農業資源豐富,素有江南農業大鎮之稱。
『打卡推薦』
鳳凰山寶塔
鳳凰山寶塔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清代末期,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是全縣保存較完好的塔類建筑之一。塔身由青磚壘砌而成,底部用長方形條石打基礎,歷經百年風雨依然屹立。
朝陽葡萄園
園區占地500余畝,種植面積300多畝,是集葡萄種植與銷售、農業觀光、鄉村休閑旅游于一體的農業綜合產業園。園內品種繁多,絕對滿足“挑剔”的吃貨們各種要求。園內還有觀光長廊、垂釣區及露營燒烤區,可享受休閑垂釣和高山清涼的自然風光。
『美食推薦』
寶坪高粱粑炒臘肉
高粱粑由高粱米制成,將高粱米打碎加水攪拌后蒸制形成高粱粑,將制作好的高粱粑與臘肉一起翻炒,臘肉的香味和高粱粑粑的香味融合在一起,香味綿長。
(圖片源于網絡)
『特色產業』
高粱酒
粒粒紅高粱,滴滴醇香釀,寶坪的高粱酒釀制歷史長達100多年,傳統的釀酒工藝,既是文化的傳承,也是獨有的特色。
蠶桑
寶坪鎮種桑養蠶歷史悠久,歷來是我縣江南農業大鎮。近年來,該鎮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從開辟桑園、種植桑樹、喂養桑蠶,到引進蠶繭烘干抽絲生產設備,轉型手工蠶絲被、絲巾、家紡等深加工,再到近郊旅游和桑果采摘,吸引眾多游客近距離體驗蠶桑文化。
耀靈鎮
耀靈鎮處在重慶與湖北、云陽與萬州“兩省(市)三縣(區、市)八鄉”交匯之地,地理位置獨特,商貿活躍,是云陽有名的邊貿之鎮。
『打卡推薦』
耀靈書院
這座書院最初叫“靈感書院”,為“三進兩院”的格局,磚木結構,共兩層樓。現在,這里已成了耀靈鄉書院小學的一部分,其原始建筑只剩下一排房子和一個壩子。木柱和石階顯露出被風雨侵蝕的痕跡,每一塊墻磚上都雕刻著正書繁體的“書院”二字。
鹽大路
川鄂古道在耀靈境內現存15千米,古道歷來是渝(川)鄂兩省商賈經過要道,從位于東陵溝逍遙墳處的碑刻上考證,古道歷經150多年風雨,見證著川、鄂、湘幾省經過此地的歷史。雍正年間,此道鹽流不斷,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路上不僅有如“狀元墳”美妙動人的傳說,還有如“東營溝”“撐腰石”“一碗水”等廣為人知的景點。
『美食推薦』
油酥麻石斑
將石斑魚宰殺,用精鹽、麻油腌過,將雞蛋打散加淀粉,攪打成蛋糊,均勻的裹在魚肉上,然后拍上面包糠渣,旺火燒熱炒鍋,加烹調油,然后用中火炸浸至金黃色,吃起來外酥里嫩。
『特色產業』
耀靈鎮已發展脆李1500畝、柑橘630畝、柚子1000畝、車厘子300畝、桃子240畝、香菇50畝,主導產業村村全覆蓋,形成“五園一基地”的產業布局。
普安鄉
普安鄉位于云陽縣東南部長江支流磨刀溪畔,是全縣第四大農村移民鄉鎮。普安曾是川鹽入鄂的途經之地,也是云陽首個柑橘出口基地、世界級恐龍化石群發現地、云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所在地。
『打卡推薦』
云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云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整體包括“三館三中心”,即:遺址館、博物館、縣城恐龍館;游客中心、學術交流中心、研學中心。目前云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遺址館項目進入棧道裝修階段,遺址館有望在9月底建成開放。
『美食推薦』
煙熏豆干
云陽“普安煙熏豆干”,精選黃豆,用清冽的山泉水清洗浸泡,采用傳統的過濾方法濾渣,關鍵的工序是專用桐子樹當柴火熏烤,烤干制成的豆干清香爽口,硬中帶韌,久放不壞,無煙味,綠色健康,2017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特色產業』
全鄉形成以柑橘為主導,一村一品為特色的“1+2+X”農業產業體系。全鄉發展柑橘1.0356萬畝,產量1.64萬噸,產值1.06億元。“云陽紅橙·普橙橙”優質柑橘被農業農村部鑒定為“優等果”,穩定出口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等“一帶一路”國家,推動建成全縣首個柑橘自營出口基地。同時,發展芝麻、脆李等特色產業650畝,佛手等中藥材380畝,年出欄牲畜1.9萬頭。
外郎鄉
外郎鄉地處云陽縣長江以南,享有“蠶桑基地”“花椒之鄉”等美譽。先后榮獲脫貧摘帽集體嘉獎、縣委縣政府年度考核先進集體等殊榮,連續五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安全生產先進鄉鎮,2022年被評為“互聯網小鎮”,鄉農業服務中心被授予脫貧攻堅專項獎勵先進集體。
『打卡推薦』
外郎鄉原辦公大樓
修建于1949年前,建筑群由南面一棟夯土辦公樓和背面四棟磚木結構建筑圍合成的四合院組成。部分建筑為石券門入口,夯土外墻,曾用于政府禮堂的一棟磚木結構房屋,山墻面保留了“人民公社好”的標語和五角星字樣。2020年被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仙硐
在五峰山的山腳下,石灰巖形成的懸崖峭壁間,兩個天然形成的溶洞相對而立,洞里怪石嶙峋,洞外森林茂密,“二仙硐”便坐落于此。兩洞(一仙一洞)一溪相隔,距離不過百米,兩洞地面面積不超過100平方米,是典型喀斯特地貌。
『美食推薦』
外郎小龍蝦
外郎鄉采用山泉流水養殖小龍蝦,皮薄肉多,肉質結實,蝦黃也多。油爆、清蒸、醬香、麻辣、蒜蓉、椒鹽……各種口味吃法層出不窮,每種口味都讓人欲罷不能。
櫻桃
外郎鄉以櫻桃作為特色農產品進行規模種植,經歷多年的發展培育,已形成農業產業增收帶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局面。瑪瑙紅櫻桃,個頭大,顏色鮮艷,紅如瑪瑙一樣,口感爽口、清甜。
『特色產業』
藤編
外郎鄉凌建云家族的藤編技藝已有200多年的歷史,2019年被列入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性代表項目。凌建云藤編制品采用全手工編制,承襲傳統技藝編制,使用的是天然材料,給人融入自然、返璞歸真的簡樸感受。
花椒
外郎鄉獨特的山區氣候和土壤條件,讓這里的花椒純正度與清香度十分卓越,顆粒皮厚、色青,是無公害的綠色產品。
記者 劉婷 洪琳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