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種植大戶向曉陽看著200畝的高粱顆粒歸倉,開心地算起了豐收賬。 通訊員 譚啟云 彭俊淇 攝
近段時間,云陽縣2.1萬畝高粱陸續成熟進入采收期,預計總產量3000噸,產值1500萬元。記者了解到,在種植初期,當地就積極推進農戶與企業合作,以“訂單農業”確保銷售無憂、助農增收。
寶坪鎮棗樹村種植大戶向曉陽告訴記者,得益于高標準農田打造,棗樹村土地宜機化率已達60%,自己種植的200多畝高粱如果按照傳統人工收割,一年需支付約5萬元勞務費,機械化作業后,每畝至少節省人工成本300元,且收割效率也提高60%。
▲云陽縣寶坪鎮棗樹村高粱基地里,收割機在田間穿梭。 通訊員 譚啟云 彭俊淇 攝
向曉陽也盤算著自己今年的收益:“我們是和酒企合作,訂單種植、統一收購,保底價每公斤5元,今年收獲的4萬多公斤高粱按保底價計算,產值預計有20萬元。”
寶坪鎮氣候溫暖濕潤,日照時間長,是云陽縣高粱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面積有1萬余畝。近年來,全鎮主要推廣產量高、質量優、抗旱好的紅纓子高粱品種。為確保高粱種得好、賣得出,在種植初期,鎮上就積極推進農戶與企業合作,以“訂單農業”解決高粱銷售問題,也保障了食品企業的原材料供應,延伸了高粱產業鏈條。
“我們村種有1570 畝高粱,已發展種植大戶10戶,帶動108戶農戶增收。”寶坪鎮棗樹村黨支部書記蒲自瓊告訴記者,他們采取“村集體經濟+種植大戶+農戶”形式,變零散種植為集中連片發展。在種植高粱之前,村里就與貴州、四川等酒企簽訂了30萬公斤高粱的訂單,協議產值在120萬元至150萬元。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