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通訊員 劉小軍)“我的家鄉一天比一天漂亮。” 每天傍晚17時許,熟悉的《彩云陽光》旋律準時在普安鄉大街小巷響起。居民們聽到后,便知道垃圾清運車來了,紛紛帶著垃圾出門投放。看著整潔的街道,大家由衷感嘆:“如今的普安鄉,真是越來越漂亮!”然而,誰能想到,曾經的場鎮卻是另一番景象。
過去,普安鄉場鎮的環境衛生狀況堪憂。狹窄的小巷里,生活垃圾隨意堆放,破舊的垃圾桶東倒西歪,散發著刺鼻的惡臭。一到夏天,蚊蠅四處亂飛,行人路過時都得捂著鼻子匆匆離開。居民李大爺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忍不住搖頭:“那時候,果皮紙屑、白色垃圾四處散落,空氣中彌漫著異味,居民們是怨聲載道。”垃圾問題不僅破壞了場鎮的美觀,還嚴重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引發大家的諸多不滿。
普安鄉果斷行動,打響了環境衛生整治攻堅戰,徹底改變這一局面。首先,從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持續發力,深入了解居民分布和出行習慣,在各條街巷合理設置垃圾桶,讓居民投放垃圾更加便捷。同時,鄉里購置了全新的垃圾轉運車,實現垃圾“日產日清”,大幅提升垃圾轉運效率,有效避免了垃圾堆積。要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問題,不僅要改善硬件設施,更要轉變居民的觀念,讓“垃圾不落地”理念深入人心。為此,普安鄉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網格員和志愿者的帶頭作用。他們深入背街小巷,清理陳年垃圾,挨家挨戶發放宣傳手冊,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居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多的居民也主動參與到環境衛生整治中來。居民劉大姐是場鎮上的保潔員,她不僅自己嚴格做好垃圾分類,還經常向鄰里宣傳環保知識。“以前,大家對亂扔垃圾的危害認識不夠,現在通過宣傳,我們知道環境衛生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垃圾也要分類投放。”劉大姐笑著說。如今,居民們都會提前將垃圾在家里分類整理好,每天一聽到垃圾轉運車的提示音樂,居民們便會“聞聲而動”,有條不紊地完成垃圾投放,形成了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
為了鞏固整治成果,普安鄉持續創新管理方式。借助數字化管理手段,在垃圾收集點和重點路段安裝智能監控設備,實時掌握垃圾堆放和清運情況,確保垃圾桶不“冒尖”。同時,全鄉開展“龍鄉之美”評選活動,對積極參與垃圾分類、保持房前屋后整潔的居民授予“環境衛生示范戶”榮譽稱號,并配套積分獎勵機制,極大地激發了居民參與環境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如今,漫步在普安鄉,街道干凈整潔,空氣清新宜人,居民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垃圾不落地”的推行,不僅為大家營造了整潔、優美、文明的生活環境,還改變了場鎮的面貌,凝聚了人心,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奏響了幸福生活的新樂章。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