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開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以來,鳳鳴鎮創新推行“開門搞教育”模式,通過廣開納諫之門、敢開監督之門、善開問效之門,力促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民生訴求馬上辦:廣開納諫解民憂
水龍頭輕輕一擰,清冽的自來水嘩嘩流淌,沖刷著鳳鳴鎮鳳橋社區陳可兵家中的碗碟。“以前用水高峰期就停水,逢年過節更是斷斷續續,非常困難。”陳可兵道出了過去不少村民的困擾。
群眾的痛點,就是行動的哨聲。鳳鳴鎮黨委政府通過“141”平臺敏銳捕捉到這一集中訴求,聞“訴”而動。一支由鎮村干部組成的工作組,火速深入社區勘察,尋找癥結。從訴求上達到方案落地,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通水攻堅戰”旋即打響。鳳橋社區黨支部書記劉有文介紹:“訴求上報后,上級黨委政府立即派專人考察并制定整改方案。通過6天緊張施工,解決了近400戶居民的日常用水難題。”從“吃水難”到“用水暢”,正是“開門納諫”回應群眾關切的生動體現。
矛盾調解促和諧:敢開監督化糾紛
鳳鳴鎮福祿村“天平驛站”,是縣人民法院服務鄉村振興的一處前哨站,已成為運用法治思維化解基層矛盾的堅實堡壘。
近日,該村20組村民向村調解委員會反映著水費不公和引水管被毀的煩心事。調解委員會隨即通知涉事雙方到場,采用“法理情融合”策略,最終糾紛得以有效化解。村民張國安感慨:“只要村里有矛盾,到村辦公室的天平驛站,都能圓滿解決。”鳳鳴鎮福祿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先青表示,驛站成立以來共受理糾紛134件,成功調解108件,逐步引導群眾形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充分展現了“開門監督”在規范基層權力運行、保障群眾權益中的作用。
精準服務助發展:善開問效強動能
作為縣域工業重鎮,鳳鳴鎮將優化營商環境視為檢驗作風建設成效的試金石。針對轄區內企業的訴求,鎮黨委政府總是積極響應,全周期、嵌入式提供服務,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得知重慶市銀浩永利玩具有限公司有擴產需求后,鎮黨委政府主動對接,精準服務。“鎮黨委政府聚焦技改擴能,從廠區規劃、消防安全、人員招聘到設備選型,全程幫我們用好政策。”公司法人周西祥表示。在鎮黨委政府助力下,公司一期順利完成2400平方米廠房擴建,新增6臺大型繡花機并成立繡花車間;二期技改擴能項目正在規劃,預計產能將提升30%,為鎮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這正是“開門問效”,以務實作風護航企業發展的成果。
從涓涓清流潤澤民心,到“天平”定爭守護鄉鄰,再到精準服務激活產業,鳳鳴鎮的生動實踐,正是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鮮活注腳。該鎮堅持將學習教育、問題查擺、整改落實擰成一股繩,以“開門”的姿態破除作風積弊,確保學得深、查得準、改得實,讓作風建設真正成為護航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和“推進器”。
下一步,鳳鳴鎮將持續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化理論學習,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力行“三破三興”。以扎實作風和實干擔當護航高質量發展,力爭在“一地一標三區兩城”現代化新云陽建設中貢獻鳳鳴力量。
記者 陳慧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