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執法與農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農業執法隊伍是護航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近年來,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堅持以黨建引領作為執法隊伍建設、開展農業執法工作的“紅色引擎”,通過加強黨規黨紀理論學習,組織執法技能培訓活動,不斷強化執法人員業務素養,提升農業綜合執法的效率和水平,為推動全縣農業健康發展、鄉村全面振興保駕護航。
先鋒力量:藍衣為甲 黨員挺膺一線
清晨的陽光灑在彭溪河上,泛起粼粼波光。在彭溪河高陽鎮水域,一艘執法艇正破浪前行。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黨員王昶升與高陽鎮綜合執法隊員張宗丹并肩而立,目光銳利地掃視著河岸線,巡查打擊非法垂釣行為。
“看那邊!”王昶升壓低聲音,指向一處隱蔽的回水灣。只見3名垂釣者架著多根魚竿,執法艇迅速靠攏。經查,該垂釣者不僅違規多竿垂釣,更使用了明令禁止的“泥鰍釣”活餌。執法隊員們熟練地取證、宣講法規、登記信息,并依法收繳漁具6根、非法釣獲的漁獲物6尾。
這正是我縣推動農業執法力量深度下沉、直抵基層“神經末梢”的生動縮影。如何破解水域廣闊、執法力量捉襟見肘的困局?縣行政執法支隊法制辦主任甘佩靈和支部黨員們將改革作為破題密鑰。甘佩靈介紹,從7月1日起,正式將非法垂釣行政處罰事項賦權鄉鎮(街道),有效彌補執法力量在基層的薄弱環節,進一步強化長江禁漁工作的基層治理能力,形成更加嚴密的禁漁監管網絡。
改革成效立竿見影,高陽鎮執法隊員張宗丹深有感觸:“以前發現線索要層層上報,有時就錯過了最佳處置時機。現在賦權到鄉鎮,處理起來更快!”
張宗丹和同事們如今與縣農業行政執法支隊、護漁站緊密協作,重點圍剿泥鰍釣、非法捕撈和一人多竿多鉤等破壞漁業生態的頑疾。創新不止于體制,科技賦能,讓執法如虎添翼。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一大隊的黨員們通過操作智慧漁政AI系統,無人機巡航、視頻預警讓非法捕撈無所遁形;三大隊力推屠宰場監控全市聯網;“慧執法”系統使用率硬性鎖定100%。
服務效能:護農安民 法治甘霖潤心田
執法力量的“沉下去”,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三農”。在鳳鳴鎮馬軒村多集合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里,一排排現代化大棚整齊排列。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二大隊執法人員代鑫壹和他的同事們正在對黃桃進行抽樣,選取樣本、封裝、填寫標簽信息,執法人員一氣呵成。“主要檢測農藥殘留和禁限用農藥情況。”代鑫壹一邊記錄一邊解釋,“這是守護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第一道關,馬虎不得。”
對于云陽縣多集合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小霞來說,執法隊員的到來不再是簡單的“檢查”,更是一種“上門服務”。“農產品抽檢制度挺好。”何小霞看著代鑫壹他們忙碌的身影,語氣真誠,“這不僅是監督,也幫我們把住了質量關,還省去了企業自費送檢的流程和經費。”
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這支35人的執法隊伍,黨員占比高達63%。黨徽,是他們胸前最醒目的標識,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在長江“十年禁漁”、護好種子耕地安全這些“國之大者”面前,支部將戰斗堡壘筑在主責主業最前沿——領導班子帶頭落實“第一議題”和雙重組織生活;22名黨員中,4人長期駐村幫扶;全體黨員對照“宗旨不牢、作風不優”等5類問題清單深度檢視,刀刃向內刮骨療毒。正是這股“向我看齊”的先鋒力量,支撐起全年294家涉企檢查、48萬元非稅收入依法征繳的重任,更驅動著3件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案的成功查辦。
接下來,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將始終把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扛在肩上,把黨建工作的引領力、影響力,轉化為涉農執法的貫徹力和執行力。在長江“十年禁漁”,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糧食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國之大者”“民之要事”領域,積極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示范帶動,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打好農業領域執法持久戰,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建設山地農業優品區行穩致遠。
記者 譚啟云 任嘉琪(實習)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