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通訊員 古典戈)7月17日,重慶市云陽縣新津鄉永河村村民張大姐指著規劃圖紙感慨道:“現在知道是修高速,以后去縣城能省半小時,家里種的農產品也方便賣出去了,真是盼著這一天到來呢!”從拆遷時的“疑慮重重”到開工時的“歡呼雀躍”,張大姐的笑臉成了最亮眼的成果勛章。目前,江南高速先期建設的新津隧道口臨時道路、作業面開挖已進場施工,全縣第一個實現開工,將征地拆遷成果快速轉化為建設實效。
據了解,云陽縣新津鄉帶領黨員干部在征地拆遷工作中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創下全縣三個“第一”:既第一個率先完成拆遷補償、第一個率先取得用地批文、第一個率先實現項目開工,為云陽縣江南高速公路全線貫通筑牢根基,彰顯基層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破梗阻立先機,率先完成拆遷補償。面對拆遷區域情況復雜、群眾顧慮多的難題,新津鄉組建“黨員先鋒隊 +攻堅專班”,建立“全員下沉 +精準摸排”工作機制,20余名黨員干部帶頭分片包戶,用腳步走遍全鄉 500畝左右用地范圍,逐戶走訪了解群眾訴求,詳細摸排土地性質、房屋狀況等基礎信息,繪制“需求清單”。嚴格執行補償標準,創新“透明公示 +上門解讀”模式,通過院壩會擺政策、公示欄亮明細、黨員上門答疑等方式,全程公開補償政策、范圍及金額。“公示欄里每一分錢都寫得明明白白,干部上門三趟講政策,咱知道這是為了修高速,以后出門方便多了,簽得踏實!”新津鄉永河村村民李文清算起補償賬時笑著說。村民們的夸贊極大地拉近了干群距離,讓大家從最初的觀望猶豫變成了主動支持。不少村民主動幫忙勸說鄰里,分享簽約心得。這份雙向奔赴的信任與支持,讓征地拆遷工作跑出“加速度”,全縣第一個實現先行用地拆遷清零、補償到位,贏得群眾廣泛贊譽。
破壁壘立通途,率先取得用地批文。新津鄉征地拆遷辦工作人員譚永峰說:“村民資料越快準備齊全,高速公路項目就能越早進場,周邊 4個村鄉親們盼了許久的‘致富路’就可以更快破土動工。”針對審批環節多、流程繁的堵點,新津鄉將流程優化與細節把控相結合,成立由黨員骨干組成的專項工作小組,全程跟蹤用地審批各環節,提前梳理必備材料清單,主動對接上級部門協調聯動。面對歷史遺留權屬問題,黨員“攻堅小分隊”蹲點破解,收集意見12條,化解矛盾糾紛3起,把“絆腳石”變為“墊腳石”。新津鄉在項目建設中第一個取得全縣先行用地批文,為高速公路推進打通關鍵節點。
破僵局立標桿,率先實現項目開工。為推動拆遷成果轉化,新津鄉構建“多方聯動 +全程保障”體系,黨員干部明確職責分工,加強與施工單位協作,提前做好場地平整、水電接入等施工準備。充分發揮群眾力量,通過黨員帶頭宣講、村民代表會議等方式,引導群眾支持項目建設。據介紹,江南高速是國家高速公路G4223武漢至重慶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慶市“四環二十二射六十聯線”高速公路網規劃的第九射線,項目起于巫山縣官渡鎮附近終點止于萬州區長嶺鎮響灘村附近,項目全長142公里,建設工期5年,其中云陽縣47公里橋隧比高達70%設樞紐互通1座(寶坪鎮)下地互通2座(鳳鳴鎮、故陵鎮)停車區1處、永久用地約2700畝涉及盤龍、鳳鳴、故陵、寶坪、普安、新津共6個鄉鎮(街道)。
新津鄉的三個“第一”不僅是進度表上的紅勾,更是全鄉人民期盼已久的致富路、希望路。江南高速公路的修通,從云陽縣城到新津鄉的通行時間將由原來的一個小時縮短為半個小時以內,將極大地帶動當地物流成本下降、特色農產品外銷提速,經貿物流快速流通。讓“拆遷騰地”真正變成“通途富民”的金鑰匙,群眾念叨的“好日子”,美好未來的“富日子”。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