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重慶地圖向右旋轉(zhuǎn)270度,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行楷“山”字便躍然紙上。這巧妙的巧合,恰似這座城市與山水之間宿命般的糾纏 ——群山為骨,江河為脈,不僅塑造了重慶的物理形態(tài),更深深鐫刻在地名肌理之中,成為解讀“雄奇山水 新韻重慶”這一城市名片的文化密碼——在這里,每一座山的命名都是自然的詩行,每一處水的稱謂都是歷史的注腳。
山的印記:從地理標(biāo)識到文化圖騰
群山為骨,撐起了重慶地名的脊梁。因?yàn)槿荷江h(huán)抱,重慶叫山城。山城之名,絕非泛泛而談,北碚縉云山、江津四面山、武隆仙女山、南川金佛山、彭水摩圍山、萬州鐵峰山、開州雪寶山、城口大巴山、涪陵武陵山、云陽歧耀山、歌樂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重慶的每一片區(qū)域,幾乎都有一座標(biāo)志性的山與之相伴。而巫山、秀山、璧山三個區(qū)縣更是直接以山為名,尖山、金山、青山等鄉(xiāng)鎮(zhèn)名更是將對山的依戀寫入行政版圖,更有東山、西山、南山、北山四方俱全,形成了獨(dú)特的地理命名體系。
這種對山的執(zhí)著,早已超越了簡單的地理標(biāo)識功能。在重慶,山已成為承載生態(tài)敬畏與生存智慧的文化符號。它不僅是重慶人生活的背景板,更是融入血脈的精神寄托,塑造了這座城市忠誠、堅韌的城市品格。
水的韻律:從自然饋贈到生活密碼
江河為脈,流淌出重慶地名的韻律。因?yàn)閮山@城,重慶是江城。長江與嘉陵相擁,長江與烏江交匯,長江與彭溪共舞,每一處江河匯聚之地,都孕育出一片繁華。據(jù)統(tǒng)計,全市有25個區(qū)縣名字與水有關(guān)。綦江、黔江、墊江、江北以江為名,永川、合川、南川借川定位,云陽、酉陽、南岸以岸為家,巫溪、彭水用水活城……
更令人稱奇的是,重慶人對水的細(xì)膩感知,化作了地名中鮮活的表達(dá),白水、黃水、濯水、清水、響水、龍水等名下有水之顏色、水之個性,以及水之聲韻。除此還有水口鎮(zhèn)、水市鎮(zhèn)、龍溪鎮(zhèn)、泔溪鎮(zhèn)、淶灘鎮(zhèn)、泥溪鎮(zhèn)、南溪鎮(zhèn)、江口鎮(zhèn)等,字典中凡帶“水”的字就時常出現(xiàn)在重慶的地名之中。598個帶“沱”字的地名如珍珠綴滿了兩江四岸,8萬多個“灣”似音符譜寫出市井小調(diào),而“凼”“涵”等生僻字的運(yùn)用,更像是重慶人用水書寫的方言密碼。從唐家沱的商船號子到李家沱的市井煙火,大江大河賦予了重慶開放、爭先的人文氣質(zhì)。
和諧共生:從雄奇山水到新韻重慶
那些延續(xù)千年的山名水號,是城市對自然的永恒致敬,彰顯著重慶“雄奇”的底蘊(yùn);而當(dāng)“山水之城”的理念融入現(xiàn)代發(fā)展,這些地名又被賦予了“新韻”的內(nèi)涵。它們既是生態(tài)保護(hù)的坐標(biāo),指引著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向;也是文旅融合的紐帶,讓外地游客通過地名便能感知重慶的山水之美;更是重慶人對“天人共生”理念的當(dāng)代詮釋。
解碼重慶的山水地名,實(shí)則是在觸摸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當(dāng)我們在縉云山下讀懂“山”的厚重,在嘉陵江畔品出“水”的靈動,便能理解為何這片土地總能在雄奇中見靈秀,在厚重中顯新韻——因?yàn)樯剿畯膩聿皇侵貞c的裝飾,而是刻在城市血脈里的文化圖騰,指引著這座城市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處,書寫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