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 (記者 譚啟云 實習生 楊佳奇)9月1日,云陽縣中小學、幼兒園13萬余名學生迎來新學期。一批形式新穎、內容深刻的“開學第一課”在多地開展:稻田割稻體驗農耕艱辛,AI繪制“小戰士”數字形象照致敬抗戰英雄……各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讓學生在實踐與科技中感受家國情懷、凝聚奮進力量。
當天,在云陽縣路陽小學的稻田里,一場別開生面的勞動課正在進行。教師姜赤云手持鐮刀,一邊示范一邊講解:“虎口向下捏住稻稈,右手鐮刀來回割……”學生們彎腰俯身,一手握稻,一手收割,動作雖顯生疏,卻格外認真。學生譚蕓熙說:“老師教我們正確收割方式,稻穗不能掉在地上,避免浪費。”學生蔣智宇在勞動后感慨:“今天我才真正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含義。”
近年來,路陽小學持續推動勞動教育實踐化,將課堂延伸至農田,讓學生親身參與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體驗農耕文化、培養勞動精神。姜赤云表示:“把孩子帶到田間,通過收割、脫粒等勞動,讓他們在汗水里讀懂收獲、學會珍惜糧食。”
與此同時,在海峽小學,科技為歷史教育注入了新的感染力。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學校借助AI圖像生成技術,將學生照片轉換為抗戰時期的“小戰士”形象,營造沉浸式課堂體驗。學生李沁垚說:“我想成為一名戰地衛生員,背起藥箱去救助傷員。”
該校教師鐘建芳介紹,這節以“銘記歷史 緬懷英烈”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借助技術手段打破時空界限,讓學生從歷史的“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在與歷史的共鳴中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熱情。
縣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鼓勵學校創新德育形式,將勞動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實踐體驗與現代科技中,引導廣大學生在知行合一中樹立理想、砥礪品格、成長成才。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