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
“起立!”
“同學們好!現在開始點名,秦安祥!”
“到!”
“李向陽!”
“到!”
“劉斌龍!張玉權!李桂陽!鄒龍富!劉春艷!唐紅梅!”
“到!”“到!”“到!”……
教師節前夕,在云陽縣某酒店燈光柔和的大廳里,年近古稀的丁建生老師站在“講臺”前,花白的頭發梳得整整齊齊,手里甚至還握著半截粉筆——盡管面前并沒有黑板。當他用略帶沙啞卻依然洪亮的聲音喊出“上課”時,十位已入中年的“學生”齊刷刷起身,仿佛一瞬間穿越回1999年的那個夏天。
“我們這堂課,一上就是十年。”今年擔任輪值班長的李向陽聲音有些哽咽。他翻開一本略顯陳舊的簽到冊,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十年來的出勤情況:有人從外地趕最后一班高鐵回來,有人提前一個月調休,還有人帶著出生不久的孩子一起來“聽課”……
授課的丁建生老師精神矍鑠,雙眼有神。而聽課回答問題的學生主要是云陽縣南溪鎮新陽小學初中部1999年畢業的學生。這樣特殊的課堂,這群師生之約已經延續了10年之久。從初中畢業闖蕩社會,這群學生們一路艱辛創業卻沒有忘記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老師們用孜孜不倦的教誨讓我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時候調皮,丁建生老師在讓我們留校后,不但讓我們去他家里吃飯,天黑了還把我們送回家!”組織這個課堂的學生叫秦安祥。2015年教師節,秦安祥第一次組織了這樣一場特殊的課堂,10名同學邀請曾經教過他們的范之德、葉開國、盧萬瑞等退休老師一起聚餐,感謝老師們的教育,并向老師們報告自己離開學校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情況。
“因為家庭貧窮,我是被范之德老師從家里請回學校讀書,后來才考上了大學。從那時起,我們便約定,每年教師節開設這樣一堂特殊的課堂,今年剛好10年。”李向陽介紹,10年來,盡管先后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時段,同學們有的因工作奔波各地,有的因家庭瑣事遲到早退,但每年教師節的這堂課卻一直堅持了下來。
“最初的時候只有幾個老師參加這個課堂,后來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聯系,當時教過我們的老師今年全部都參加了這個課堂,而且丁建生老師還是我們很多老師的老師!”十年間,同學們匯報的內容從“今年賺錢了”“買房了”逐漸變成“孩子上大學了”“父母身體還好”,而不變的是老師們始終如一的關切眼神。丁建生老師每年都會準備手寫點評,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如數家珍:“秦安祥今年參與的項目得了獎,要戒驕戒躁”“李向陽去年母親住院時表現得很孝順,這比事業成功更重要”……
窗外夜色漸濃,這堂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晚自習”在《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的合唱中步入尾聲。第二天一早,這些學生又將回到各自的生活軌道,但所有人都知道,下一個教師節,這聲“上課”依然會準時響起。正如秦安祥所說,這個課堂教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場關于感恩與傳承的人生實踐課。只要還有一位老師能來,還有一位同學能到,這堂課就會一直上下去。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