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白天,晴,最高氣溫4℃,東北風4-5級。空氣污染擴散條件指數為‘良’,有利于空氣污染物稀釋、擴散和清除。感冒指數為‘極易發’,請注意適當增減衣服,加強自我防護……”以上內容是2013年2月1日天津市專業氣象臺發布的天氣預報。
仔細收聽廣播、電視,你就會發現:如今播報的天氣信息已不再只是簡單地介紹溫度多少、風向如何,更有一連串氣象指數預報,直觀、形象地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應對變化無常的天氣。
五花八門的氣象指數
?“天氣變化會影響生活,而公眾又希望得到科學、直觀的指導,因此氣象指數應運而生,它力圖解釋公眾日常生活中所關心的出行、穿衣、防病等實際問題。”
據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專家段麗介紹,氣象指數大致可分為環境類、健康類和生活類。其中,環境類包括負離子濃度、空氣污染度、空調開啟度等;健康類包括紫外線指數、感冒指數、花粉濃度、中暑指數等;生活類則包括旅游氣象指數、洗車指數、穿衣指數、晨練指數等。
在氣象服務提示中,比較常見的是健康指數。健康指數隨著季節而變——也就是說,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健康指數。“比如冬季會有流行感冒指數、凍傷指數,夏季會有中暑指數、痢疾指數。俗話說:‘二八月,亂穿衣。’知道了感冒指數,人們添減衣物就有了科學依據。”段麗說。
其實,氣象指數的作用遠非“看天穿衣外出”那么簡單。2011年夏,申城電力趨緊,上海市氣象局新增了“空調氣象指數”來幫忙。空調氣象指數分為四級,可詳細告訴市民“今天空調設定的最佳溫度”、“空調定時幾小時為宜”等信息,從而為市民開啟空調的時段和頻次提供精細化的指導和服務,進一步提升了市民對低碳生活、環保節能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除了一些傳統的氣象指數,最近幾年,氣象指數似乎變得越來越新潮了,像化妝指數、逛街指數、約會指數;更有意思的是,國外和南方部分省市甚至出現了啤酒指數、睡眠指數、情緒指數……
“這些指數看起來很有意思,其實都滲透著來自氣象的種種信息,因而受到越來越多企業、公眾的關注和喜愛。”
責任編輯:
聶代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