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編者按: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展現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增強各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認同感,激發各地群眾熱愛家鄉、建設家鄉、奉獻家鄉的熱情,助力萬人百億返鄉創業行動,即日起,本報陸續推出“不變的鄉愁,變化的家鄉”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這里兩江環抱,與新城一橋相連,是云陽縣城通過高鐵、高速、二級路、黃金水道連接萬州、重慶的必經要道,是云陽最早的開發區、非公有制試驗區、工業園區所在地,這里是我的家鄉——人和街道。
![]() |
![]() |
以“人”為本 以“和”為貴
人和街道位于云陽西部的長江北岸,緊鄰新縣城,面臨浩瀚長江,東鄰澎溪河,這里有山有水有資源。
四十八槽森林公園位于云陽西部的人和街道境內,面積約8平方公里,以峰稱奇,以林見秀,
集森林旅游、休閑度假,是尋幽、納涼的好去處。
仙女洞有著悠久而古老的歷史傳說和濃厚的佛教文化;仙女洞與仙女湖構成了一幅自然天成的山水畫卷;尖山寨、劉家牌坊、長沖寨等眾多人文景點不知迷醉了多少游客;云萬二級路、渝宜高速、鄭萬高鐵貫穿其中,交通四通八達。
![]() |
歷史文化 流連忘返
2006年行政區劃調整后,人和鎮轄原人和鄉、蓮花鄉的行政區域和原白龍鄉牌坊村所屬行政區域。2010年,人和撤鎮設街道,成為云陽縣城四大組團之一。
在人和鎮仙女寨下三臺山上,有一座百多年的老建筑,粉墻青瓦,大門上寫著幾個行書大字——溫氏祠堂。祠堂依山臨水,草長鶯飛,竹苞松茂,視野開闊。前后左右,梨然可觀。
溫氏祠堂始建于清同治丁卯年(1867年),為溫氏族人祭祖地,內部有精美的木雕及石碑,是研究渝東地區風土人情的重要史料見證,2013年8月縣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確定為市級文物。
木古民俗文化園坐落在人和街道人和社區,占地35畝,已建詩詞碑刻30塊,有60米高的摩崖石刻1個、56個民族人物碑刻28塊、民族圖騰56塊、雕刻有99條龍40米長的香爐1座、名人字畫碑刻100塊、民俗文物500余件等。它擁有三項世界紀錄:世界上最多白描線條碑刻、世界最長的香爐、世界上最大摩崖石刻“佛”字。
在人和街道,還有項本地特色,那就是手工紅糖。據《云陽志》記載,原人和、老雙江等小江片區民間熬制土紅糖已有320多年歷史,人和轄區內的民權村被譽為三峽腹地有名的“熬糖村”,近100年來熬制生產土紅糖從未間斷。目前,人和街道已發展種植優質甘蔗1000畝,紅糖生產廠家9家,年產紅糖90萬斤,年產值達1300余萬元,成為街道助農增收的主導產業。
甜蜜鄉村 和樂人和
迎著新時代的曙光,人和發展煥然一新。近年來,人和街道作為城鄉結合區域,全方位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綜合治理、鄉風文明、生活富裕各方面得到較大推進。
街道現發展5700畝柑桔、2000畝枇杷、1500畝甘蔗、1000畝蔬菜,今明兩年發動各村將所有耕地適地適宜種上經濟林木,實現全部國土產業全覆蓋。13個村、社區實施了整體發展,互顯特色。同時,堅持做好融合發展大文章,發展農耕體驗游、蔬果采摘游、休閑度假游,逐步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近年來舉辦的“紅糖文化節”和“千峰露營節”,提高了土紅糖等農產品價值,促進了群眾增收致富。
未來,人和街道將突出圍繞“生態蔬果園,農旅和樂街”建設,發展好柑桔、甘蔗、枇杷、蔬菜等農旅結合產業,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抓好“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十佳傳統美德家庭”建設,結合鄉村治理,健全自治、法制、德治三結合機制,推進鄉村振興,努力建設“甜蜜鄉村和樂人和”。
(記者 鄧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