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muegw"><tbody id="muegw"></tbody></abbr>
<table id="muegw"></table>
<table id="muegw"></table>
  • <table id="muegw"></table>
    <table id="muegw"></table>
  • <rt id="muegw"><delect id="muegw"></delect></rt>
    <li id="muegw"></li>

    93歲的老人輾轉云陽縣城多個敬老院不愿長住,在一個鄉村康養中心住后不愿意走;3名老人不愿意回子女家,聲稱康養中心才是家。

    相對于云陽縣城,鄉鎮養老面臨著醫療救助不及時、親人離得遠難照料等問題,而這家鄉村康養中心擁有什么“魔力”,讓老人們戀戀不忘?在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鄉鎮又該如何發展養老事業?帶著這些問題, 1月30日,記者來到了耀靈鎮鳴鳳村社會康養中心,探訪鄉村醫生邵青元是如何用溫情和責任探索出了一條醫養結合,幸福養老之路。

    醫養結合,老人們有了家庭醫生

    耀靈鎮鳴鳳村社會康養中心自2017年3月創立,由村衛生室改建而來。記者看到,康養中心整個建筑呈環形結構,共分兩層,一樓分布著老人房、取暖室、娛樂室、廚房、餐廳、衛浴間和醫務室,二樓分布著老人房、娛樂室及衛浴間,頂樓中間的天井部分用玻璃覆蓋,既能夠遮風擋雨又能保證采光。目前,康養中心共入住了9名老人,工作人員共有3名,分別是邵青元及其妻子譚再清、徒弟譚湖川。

    當天,天氣晴朗,陽光充沛,老人們全都被攙扶著坐在院門口曬太陽,鄉村醫生邵青元正挨個地查看他們的健康情況,并不時交談著。73歲的老人譚楊贊向記者連連夸贊:“小邵對我們很好,住在這兒,我們心頭就像這太陽天一樣,暖烘烘的!”

    老人們口中的“小邵”其實已年過花甲,他自23歲開始便是鳴鳳村的一名鄉村醫生,截至今年已堅守崗位43年。在多年的村醫生涯中,他救助了無數飽受病痛、疾苦折磨的老人,繼而產生了創辦康養中心、幫助老人安度晚年的念頭。康養中心建立之后該怎么操作?邵青元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專業——用多年行醫經驗作支撐,實施醫養結合。

    如何實施醫養結合?醫務室案臺上一沓厚厚的記錄簿作出了最好的回答,“譚楊贊患有前列腺炎,廖德珍患有腦梗塞……”翻開記錄簿,老人們的病史、病情、每日健康情況分列陳述,清晰明了。“人老了,身體自然容易出毛病,要住得舒心,首要的還是要幫老人們把身體養好。”邵青元告訴記者,每天早上八點鐘,他們就會把老人們攙扶到醫務室,一個個地量體溫、測血壓、聽心跳,同時詢問有無不適反應。做這一套檢查,平均每個老人需10至15分鐘,9位老人共需2個多小時才能做完。邵青元介紹,季節交替、冬季、春季是病痛多發季,如果發現老人有感冒、風濕等病癥,需要馬上開藥診治。

    不少老人患有慢性病,對此,邵青元則會進行重點關注。例如患有腦梗塞的廖德珍老人,除了給她每天按時喂送相應的藥品,還會多次測量血壓,詢問其是否頭疼。同時,在飲食方面多煮湯水及菌類等易消化、降血壓的食物。

    記者看到,醫務室內不僅有配備著全科診療儀和B超儀的西藥房,還有一面陳放著數十種中藥材的中藥柜,“這兒雖然小,但是各種設備配置的還是齊全,除了西藥,我有時候也會給老人們配些中草藥,療養身體。”邵青元說。

    經過日復一日的精心照料,廖德珍老人在住進來的一個多月內,病情十分平穩,其他8位老人的健康狀況也良好。“我在這兒比在家里還要好,邵醫生天天幫我看,有了啥子不舒服的馬上就有照顧,舒服得很。”廖德珍老人高興地說。

    孝賢為先,待老人們勝似親人

    在康養中心的墻面上,“敬老從心開始,助老從我做起”等多幅字畫是康養中心工作人員的真實寫照。“我父母都走了,這些老人就像是我的親人一樣,甚至比親人還親。”譚再清告訴記者,被送來的老人,有些是因為子女都不在身邊,老人單獨在家不放心,有些是孤寡老人,無人照料。

    “老人們一輩子都受過不少苦,現在老了我們應當盡心盡力去照顧他們,讓他們安享晚年。”譚再清的語言很樸實,但是實踐的過程卻不容易:每天清晨5點半不到,她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清掃公共活動區域、生火加煤、買菜、煮早餐;7點半左右,老人們開始陸陸續續起床,需要幫著他們穿衣、洗漱,并將老人攙扶到餐廳吃早飯;趁著老人休息,需要整理被褥、洗刷馬桶,如果天氣晴朗,還要把被子拿出去曬曬;中午11點,又要開始準備中飯……直到晚上9點半左右,照顧老人們上床睡覺后,才能稍微輕松,即使平日里做慣了家務活、農活,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后,譚再清也是疲憊不堪。

    “老人們睡覺之后,我就接上了師娘的活。”32歲的譚湖川說,“老人們一頓飯的食量少,到了晚上容易餓,所以我們晚上還會沖些芝麻糊糊和奶粉給老人們吃。”此外,為防止老人從床上掉落出現意外,譚湖川和師父邵青元輪流值班,晚上每隔一個小時巡邏一次,查看情況的同時也為老人們把踢落的被子重新蓋好。這些暖心的舉動讓老人們也深受感動,老人們頻頻提及:“我兒女都沒有這么用心,照顧我都沒有這么細心。”

    若說每天的忙碌是看得見的關愛,那么以老人們的健康和便利為中心,散落在康養中心的各個細節和角落則是“隱形”的關愛。記者發現,康養中心在活動區域全都鋪設了厚厚的地毯,厚地毯不僅價格高,而且清掃十分麻煩,但是為了防止老人摔傷,邵青元覺得很有必要。老人們的床也是定制的護理床,兩邊有護欄,中間有便桶,還可以調節高度,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很實用。在入住之后,邵青元還根據每位老人的身高選購了拐杖,同時了解老人們的飲食習慣,叮囑食堂要把飯煮軟、菜煮爛,利于老人們咀嚼、消化。

    除了生活上的精心照料,給老人們精神慰藉也是康養中心奉行孝賢敬老的核心。因為怕冷,老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圍坐在取暖室的暖爐邊,取暖室也成了老人們的聊天室,邵青元一家人做完手上的活兒,便會坐到老人身邊,陪著聊聊天。譚再清偶爾拿把小梳子,給老人們梳梳頭發,松散下頭皮。到了晚飯后,譚湖川便會開啟電視給老人們看看戲曲、晚會等熱鬧點的電視節目。“老人一般怕冷清,熱鬧點,多陪著他們,能讓他們的精神更好。”譚湖川很有經驗。

    95歲的廖奶奶因無人照顧,結對幫扶人劉宗城送她來到了康養中心。“我送廖奶奶去了好多家,她住了一段時間就不干了,”劉宗城告訴記者,“一開始她也不愿來這兒,后來入住的一個月里,我看望了她四次,一次比一次的情況好,笑容多了人也精神了,現在她倒不愿意離開了,說這兒才是她的家。”

    勇擔責任,為敬老事業奮斗

    “人老了,總歸要有人照顧,我們現在做個榜樣,帶個好頭,以后自己老了也就有人照顧。”邵青元總是念叨著這句話,對他而言,照顧父母是義務,照顧更多老人是責任,而創辦康養中心就是承擔起這份社會責任,為后人做出表率。

    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鳴鳳村民風淳樸,人人敬老愛老。孩童們常常攙扶著自己的爺爺奶奶走動,兒女們對父母也恪盡孝道。村民張邦瓊說:“邵青元一家人對別人的父母都那么好,我們對自己的父母更應該好了,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擔起這份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付出,不論是精力還是經濟。相較于其他養老機構,康養中心更像是一個能讓老人安享晚年的大家庭,除了必要的生活費,除非外出就醫,不收取任何醫藥費或其他費用,不給老人們增加負擔。盡管目前只有三個工作人員,但經過深思熟慮,還制定了相關的管理制度,并不斷完善。

    “現在康養中心的建筑面積約為1000平方米,共有60個床位,我們計劃2018年再新增40余個床位,并進一步完善部分設備設施,讓入住的老人們住得更舒心,也為迎接更多老人回家做好準備。”邵青元對自己的敬老事業信心滿滿。

    (實習生 段斯斯 萬柯言)

    Copyright © 2008-2016  云陽網 版權所有  主辦:云陽縣委宣傳部  承辦:云陽報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信县| 合水县| 炉霍县| 客服| 宿迁市| 保康县| 禹州市| 江山市| 台湾省| 潜江市| 葵青区| 东乌珠穆沁旗| 织金县| 泰宁县| 互助| 兴安盟| 彩票| 克什克腾旗| 永济市| 新安县| 永济市| 涡阳县| 吴堡县| 富源县| 虞城县| 鹤壁市| 富阳市| 佛学| 古田县| 廊坊市| 自治县| 忻州市| 井研县| 肥城市| 内黄县| 沙田区| 合作市| 两当县| 东源县| 遵化市| 桑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