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推進全民創業就業五年行動計劃,著力鄉村振興,進一步加大全縣經濟工作宣傳力度,廣泛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營造科學發展、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從即日起,本報開設“筑夢新時代·創業新征程”專欄,對全縣鄉村振興中涌現出的創業就業先進企業、先進人物,具有典型示范的非公有制經濟企業,返鄉創業的成功人士和返鄉企業家,外出創業的成功企業和企業家進行集中宣傳報道,展示先進典型在創新、創業、創造等方面的突出事跡。
云陽人適應能力強,走到哪里都能“落地生根”。云南省重慶商會樂于為云陽老鄉扎根云南助一臂之力。蒲治全、唐建林便是商會負責人中的兩位。
蒲治全今年52歲,他是云陽養鹿鎮人,在云南省創辦了多家企業,涉及廣告、房地產、醫療、教育、礦業、金融等行業,是昆明知名企業家,曾被評為“中國十大創業新銳人物”“十大滇商領袖”,云南省重慶商會會長。
唐建林今年49歲,是云陽洞鹿鄉人,在云南省創辦了多家企業,涉及房地產開發、房地產施工、房地產設備租賃、酒店經營管理等產業,云南省重慶商會執行會長。
在昆明,重慶籍老鄉不少,分布在房地產、金融、飲食、旅游、酒店等各行各業。為更好抱團取暖、共謀發展,2003年,在云陽人蒲治全的號召下,他們成立了云南省重慶商會。
不久前,記者專程前往云南昆明,采訪了云南省重慶商會會長蒲治全、副會長唐建林。
![]() |
蒲治全:推動“重信重義、自強不息”的渝商精神在云南開花結果
1989年,蒲治全毅然決然辭掉了在云陽老家陶瓷廠的“鐵飯碗”,來到了昆明。陌生的城市,殘酷的現實,讓他接二連三受到了打擊。擺地攤、開面條廠、當保鏢、做跆拳道教練……每一種角色的嘗試,都讓他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帶著對夢想的追求、對理念的堅守,蒲治全在1992年與李踐等人創辦了昆明風馳企業集團,憑借多年積累的人脈關系和其本身對事業發展的執著,集團業績位居西南第一,成為中國傳媒業50強,并在發展的轉型階段以2.78億元出售給華人首富李嘉誠, 更是成了商界佳話。
走出云陽老家到昆明打拼,蒲治全先后涉足或正在做的生意包括金融、地產、醫療、跆拳道培訓學校等多個行業。“重慶人不服輸、堅韌不拔,我就是憑借這一點,在昆明開辟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蒲治全說。
為搭建起滇商、渝商發展溝通橋梁,蒲治全于2003年作為第一發起人,創辦了云南省重慶商會,成為重慶市第一家在省外成立的異地商會。
16年來,作為“帶頭人”,蒲治全一直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治會方針,即:堅定一個方向(政治方向)、守住兩條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堅持“三性”原則(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打造“四型”商會(學習型、健康型、分享型、智慧型)、達到“五好”標準(班子建設好、團結教育好、服務發展好、自律規范好、辦公條件好)的發展目標。
“通過整合社會資源,互助創造財富,攜手與時俱進,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把云南省重慶商會建設得越來越好,推動“重信重義、自強不息”的渝商精神在云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蒲治全說。
![]() |
唐建林:把在云南省組建的云陽商會做到全國最好
當前,云陽縣在外成功人士正加緊推進省級云陽商會的組建工作,那么作為云南省重慶商會執行會長的唐建林,便一直“沖在最前線”了。
“看,這一個房間準備用來作為云陽商會的辦公室,另外一個房間將作為會議室……”在昆明市官渡區證劵大廈中興建設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唐建林向大家介紹了在云南省組建云陽商會的籌備工作。
前段時間,他被大家推舉為云南省組建云陽商會的牽頭人,開始負責商會前期籌備中的諸多事務,協商商會核心成員、商會辦公場所、相關章程等等。
“既然是云陽商會,作為云陽人,自然該多些付出,所以在組建、推動這件事情上,將不遺余力。”唐建林說。
據了解,在外發展的云陽人膽識過人、目光敏銳、勤勞勇敢,是云陽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最優秀、最能打拼的一批人,商會將為成員、企業家、務工人員等搭建連心橋,提供溫馨細致服務,助力更好更快發展,許多人對成立云陽商會非常有興趣。
“多年來,通過云南省重慶商會等各方面因素,我們在云南省建立了很好的基礎,尤其是在商會運營上,相信在不久后,在云南省組建的云陽商會將很快成立,而且我們有信心和能力把在云南省組建的云陽商會做到全國最好。”唐建林說。
唐建林認為,隨著在云南省組建的云陽商會成立,商會成員擁有廣泛的人脈資源、商業資源,這些資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后,可以有效推動云陽和云南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
![]() |
“架橋”:商會成員不謀而合的想法
在采訪中,記者還與一些商會成員進行了交流,他們:“愿為云陽和云南之間的經濟聯系和合作架一座橋。”
看得出,他們的這個說法,都發自內心的。
異鄉打拼,十分不易。這些年來,他們在云南的經歷或許大不相同,卻都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這些年來,他們中有些人或許回家鄉的次數較少,但對于家鄉的思念,卻都是一樣的深切。
云南省重慶商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高柱明,商會成員梅強、劉云、羅富朝、蒲東平等人,也都是一路摸爬滾打,才終于有了今天的成就。
“我們很樂意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有意來到云南發展的云陽老鄉和企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大家少走一些彎路。這也算是遠在異鄉的我們,對家鄉的回報吧!”蒲東平說。
高柱明介紹,在云南,重慶人真的很團結,也正因為如此,才有重慶商會的存在。“我們希望家鄉建設得越來越好,也愿意竭力為來云南的家鄉人提供各種幫助。” 高柱明說。
(記者 鄧磊)